順德城市網消息 “把筆豎起來,抓好筆,用力把筆尖壓下去。”在昨日(3月6日)舉行的“倫教萬千巾幗書國學創文明”活動中,伍女士耐心地指導著女兒學寫毛筆字,母女二人共同書寫《弟子規》。像伍女士這樣的“母女檔”在昨日的活動現場是隨處可見,活動共吸引了1500多個家庭前來參與活動,他們在倫教文化廣場上一起同讀書,共書寫。
現場授課,讓孩子走進國學禮數
昨日的倫教文化廣場成了一片人海,1500個家庭匯聚一堂。雪白的白紙一字鋪開,十幾條白條橫跨整個廣場中間,參與活動的市民對號入座,案頭排列著一本本醒目的《弟子規》。隨著臺上一陣讀書聲的響起,“倫教萬千巾幗書國學創文明”活動正式開始。臺下的人員亦拿上案上的《弟子規》來誦讀與臺上相呼應。一詞完罷,臺上主持人一聲令下,臺下眾人員揮起手中的毛筆,現場1500多支毛筆沾上墨汁,即席揮毫,原本只是印于書本中的《弟子規》躍然紙上。
“媽媽,我不會寫。”在活動現場,李女士讀二年級的女兒手里拿著一支毛筆,想下筆寫字,卻發現這支筆與平時所使用的筆不一樣,無從下筆的她只能求助身旁的媽媽。李女士告訴記者,女兒沒學過用毛筆寫字,抓筆就像抓鋼筆一樣。“還好我曾經學習過寫毛筆字,不然還真不知要怎樣教女兒抓筆寫字,我們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事實上,昨日的活動中,像李女士這樣言傳身教的母親還不少,除了教兒女讀寫《弟子規》外,不少家長還趁機給兒女上上“課”。
“孩子平時在家有時會跟大人有些口角,這《弟子規》里頭講的禮、義、信、孝的內容很好,剛才在寫《弟子規》時,我還專門給孩子挑兩個來給孩子講講。”黃女士昨日和兩位孫女一起參加了書寫《弟子規》活動,趁著讓兩位孫女學習學習《弟子規》里頭的精華文化。
追根溯源,《弟子規》學了五年
事實上,倫教的許多孩子對《弟子規》其實并不陌生,這一次的萬千巾幗書寫《弟子規》活動只是倫教開展《弟子規》學習活動的一個縮影。
早在2006年,倫教三洲學校在學校德育工作中以《弟子規》學習教育為基石,《弟子規》還成為了該學校德育校本課程。學校里的學生每人一本,利用每天下午上課前五分鐘誦讀《弟子規》,還有固定的《弟子規》主題教還有各種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學校還進行家校學習調查問卷,《弟子規》學習成果展、評選文明之星等活動,讓教育收到實在的成效。
2008年,培教小學將《弟子規》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學校針對《弟子規》開展了誦讀活動。還有周君令中學每天15分鐘的午訓,學生抓緊時間來誦讀《弟子規》……
談及此次活動的開展,倫教街道黨工委委員、教育局局長、宣傳文體辦公室主任黃炫丹向記者表示,這次的萬千巾幗同書《弟子規》,用傳統方式來傳播傳統文化的影響雖然只是一次創意活動,但結合當前全區“創文”活動的開展卻具有深遠的意義。“一座文明城市一定是知書識禮的城市,互敬互愛,和諧相助,這樣的城市才能真正讓人們感受到溫暖與信任。”
創意表達,把創文落到市民行為
記者了解到,“倫教萬千巾幗書國學創文明”活動作為倫教“創文”系列活動之一,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讓當代的群眾學習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據黃炫丹介紹,本次活動是只是倫教創文活動的序幕。“《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精華,通過誦讀、書寫的方式,把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小朋友是傳承的基礎。通過廣大家庭父母的參與,既提升父母的文化素質,同時也是發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萬千巾幗書國學活動”以婦女帶動孩子的形式,形式新,貼合時機。“孩子是傳承文化的基礎,而婦女是家庭的核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創文通過婦女的帶動,真正地讓群眾參與到創文活動中去。”順德區委常委、順德區委宣傳部部長、順德區文體旅游局局長梁惠英昨日在出席活動時表示,倫教注重將婦女與孩子有機結合共同學習國學,有利于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更體現了倫教把創文落實到人。她表示,創文不但是體現在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最重要的是要落實到人身上。“市民的素質提升了,創文才是達到了根本的目的,本次活動通過書寫、誦讀等形式,可以說,把婦女與孩子相結合,把創文真正地落實到人的身上,是抓住了創文的基礎、關鍵與根本。”
□梁雯雯 通訊員 汪瀚(編輯:謝全)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