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句古話,講的是百善孝為先。很多孝敬老人、侍奉父母的經典故事流傳至今,成為美談。在陳村鎮潭洲村,也有一位孝順父母的典型,作為養女,她悉心照料養母二十載從無怨言,一片孝心得到了街坊鄰里的交口稱贊。
36年前,伍桂嫦夫婦收養了一名棄嬰,孩子滿月后改名為何有瓊。作為地道的農民,伍桂嫦家境并不富裕,但夫婦二人卻視孩子為己出,寧可省吃儉用也傾盡所有照顧女兒,百般呵護、無微不至。何有瓊自小就十分懂事和孝順,經常主動幫父母干農活、料理家務,當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更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加倍孝順父母。為了減輕家庭的壓力,剛初中畢業的她就自動放棄繼續升學的機會,踏入社會,開始打工養家。盡管收入不多,但她除給自己留下一點零用錢之外,就將工資全數交給父母作為家用。“父母含辛茹苦養大自己,現在是自己知恩圖報的時候了”——她默默地對自己說。
時光流逝,到了出嫁年齡的何有瓊,舍不得離開養父養母太遠,把婆家選在了離家不遠的石洲村,為的是離老人們近一些將來有個好照應。一有空,她就回娘家看看,陪老倆口聊聊天,幫他們清潔一下家居。2004年,父親因病去世,家中剩下養母一人。養母也因為年事漸高,身體每況愈下,為了照顧母親她更是三天兩頭就往娘家跑,盡管這樣,她還是放心不下獨居的母親,于是出錢為養母安裝了固定電話,每晚都要打個電話給母親問候幾句才能安心睡覺。
去年,養母因病入住本鎮人民醫院,留醫十多天。盡管每天下班后她都感到很累,但還是馬不停蹄地趕到醫院,為養母送湯送飯,洗身洗衣服,噓寒問暖,經常到晚上七八點鐘才離開醫院回家吃飯。別人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何有瓊對養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早已經得到了同病房病友們的高度評價,當得知這個“孝女”并非老人的親生女兒后,病友們更對其孝行贊不絕口,然而她只是淡淡地說:“沒有我的養父母,就沒有我的今天,孝順父母只是我的份內事。”面對這樣一個至誠至孝的“女兒”,病中的老人幸福之情更是溢于言表。養母出院后,何有瓊以月薪千多元聘請了一名專職保姆對養母進行日夜照料,并經常買回藥物、補品等,盡量使母親得到最大的關懷。
結婚十多年來,何有瓊家庭一直和諧美滿,與丈夫相濡以沫,與公婆和睦相處;其子積極進取,不嬌不寵。一家人熱心、善良,鄰里友好,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困難,鄰里關系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