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健明
在順德樂從平步村頭,有古祠三座,中有鄉賢祠,香火連綿,靜穆古寂,草蟲斷續,蛛網輕飄,徒添幾分幽凄靜謐。祠廟深處,供奉著平步人數百年焚香禮拜的先賢——孫蕡(fén)。
雖然,如今人們更多走進旁邊的金華廟去祈求蘭桂騰芳,但在村莊入口處矗立的“孫西庵故里”的古碑石,卻讓人難以繞開這位幾百前名噪一時,卻因池魚殃及,枉死金陵的一代鄉賢。
一
孫蕡(1337-1393),字仲衍,號西庵。其先祖遷自南雄,后代入贅現倫教熹涌,三代后遷樂從平步,故其祖父為平步始遷祖。
孫蕡自小警敏絕倫,博覽典籍,下筆曉暢,氣象雄渾,興喻深致,故魏晉風骨,躍然紙上。不過,這位才子,自負氣節,不妄交游,閉門苦讀,潛心游藝。
當時元朝末年,兵荒馬亂,孫蕡隱跡鄉間,黃卷青燈,淹貫百氏,學究天人,諸學根深,濂洛關閩,心得自有。所作詩歌,“清圓流麗,如明珠走盤,不能自定”,魏晉風骨,琳瑯可誦,稱絕一時。
后來,他與南海人王佐、番禺人黃哲、李德、趙介設“抗風軒”于廣州南園,廣接名士,力振風雅,一時風云際會,名噪省城。他們五人,才思雄渾,句意沉著,力追古作,意取唐晉,人稱“南園五子”,一改因循萎靡的文氣,重開嶺南雄峻頓挫,直面現實的詩風。孫蕡更鶴立雄視,人們為其馬首是瞻。
二
當時,東莞人何真因功受榮祿大夫,統領嶺南,他雅好文士,孫蕡、王佐等人都入幕其中,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王佐更有“春風草檄將軍幕,夜月聯詩羽客壇”的詩句回憶當年意氣風發,帳前獻策的快意時光。
作為當時廣東的行政首領,有人勸他趁天下紛亂,效法趙佗,自立為王,何真峻言決拒,經孫蕡等人建議,表示歸順明朝,而一書謙穩不卑的文策就出自孫蕡手筆。
何真的順利歸附,免卻兵戎相見,生靈涂炭,明代學者黃佐高度評價此事:元末大亂,豪杰云起,鋒鏑連海嶠,血肉渥草莽。獨我南海,賴何真保障,得以奠枕亡虞,其功偉亦。
何真此人,“蒞政有威德,人莫敢犯,而一主于寬厚。尤好儒術,善屬文,喜吟詠,嶺南名士孫蕡、王佐等,皆致之幕下。至論其保障炎邦,則南粵千百年來所未有也。一時在朝名公卿,如宋濂、方孝孺輩,極稱重焉。
正因何真的“平生忠義在安邊”,令廖永忠的軍隊入駐廣州,匕鬯不驚,街市如常,人們并不知曉早已改朝換代,自然難知孫蕡斡旋其中,而庭前幕后的斟酌權衡,驚心動魄,實難為外者盡道,內中的曲折微妙,功勛大德,實應書一筆。
因而,幾百年來,順德祠廟眾多,但鄉賢祠僅五座,它們分別在龍涌村祭祀明鄉賢冼文淵、林頭村祭祀明鄉賢梁紹震、鼎新堡祭祀明鄉賢梁景行,馬寧村祭祀鄉賢何彥,香火不斷者,平步鄉賢祠可謂鶴立雞群,這,固然源自人們感念于他的救民倒懸,也源于傾慕他的出眾才華,不過,也多少源于痛惜他那舉世稱冤的不幸。
三
明朝初年,孫蕡得中舉人,初任工部織染局使,后任安徽鳳陽府虹縣簿。他用心治事,清痼治弊,令四散流民,聞風相告,人們卷席返鄉,安居樂業,后得大學士宋濂極力舉薦,入翰林任典籍官,參與《洪武正韻》。
敏捷穎卓的孫蕡,才思出眾,所上奏折,悉合圣意,令“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等也暗自擊節,引為后輩知音。但是,后因宋濂獲罪,殃及孫蕡,被罰筑造城墻。孫蕡雖遭不公,但豁達自適,勞作時高唱粵謳,巡官得聞,將他帶到朱元璋處,朱元璋得知所唱為忠君詩詞,便開恩免罪。
全身南歸的孫蕡,大驚警心,暫歇政事,筑“寄霞書舍”、“寄傲亭”于村中翠花社側,唯讀書游藝,沉醉山水,他更深愛陶潛的超曠自適,曾和其《歸去來序》以自況,以一生死、齊物我的觀念看待人生,不拘謹于區區細節,又不汲汲于榮華富貴,只是補讀平生未見書,一床曉昏送流年,故學問益淹,視野日闊,詩詞文賦,更流麗瑰婉,七言古詩,雅風襲人,被尊為“嶺南明詩之首”。清代大詩人朱彝尊也謂:五古遠師漢魏,近體亦不失唐音,歌行幽琳瑯可誦。
他的《廣州歌》,以五彩妙筆,繪出當時廣州的繁盛景象,其中“廣南富庶天下聞,四時風氣長初春”、“少年行樂隨處佳,城南城畔更繁華”、“閩籍越女顏如花,閩歌野曲聲咿呀”、“良辰吉日天氣好,翡翠明珠照煙島”、“丹荔枇杷火齊山,素馨茉莉天香國”等一直都為歷代文獻所引用,成為明代廣州的精彩寫照,而詩人也因出色詩才和深遠的影響得享“嶺南詩宗”之稱。因此,鄉賢祠門口那副對聯也說得頗為在理:望重三城具見文章輝翰苑,名標五哲長存風雅壯儒林。
清咸豐年間出版的《順德縣志》在介紹平步堡時,作者仍有點大惑不解地寫道:……海下多巨石,意地脈盤結,故孫典籍文章為縣冠冕久而益著歟?這,雖有點唯心,但孫蕡冠冕縣邑,聲聞省城,卻是不爭事實。
四
后來,他又應召復出,治理盤根錯節的蘇州,但他化難為簡,見機行事,深得上下贊許。但八年后,他因事被誣,遠戍遼東,又遭突變的他并不抑郁自閉,面對不幸,他坦然瀟灑,飲酒賦詩,不異平時。當時督帥梅斯義,素聞孫蕡才華橫溢,罪僅牽連,無傷大礙,就請他任家中塾師,彼此惺惺相惜,甚為相得。但是,不幸還是跟孫蕡形影相隨。
不久,孫蕡因無端牽涉到錯綜復雜的權利糾纏中,被捕上京,親友們都勸他作文自辯,但深知在劫難逃的他笑辭一切,從容赴死。一代詩宗,最終血濺黃土,讓當世人扼腕痛惜,更讓后人留下無盡的遺憾,他們感嘆道:籍令久于翰苑,得大柄用,出其文章,以黼黻皇猷,潤色國史,蕭曹丙魏,何足稱勛?可憾的是,歷史無法假設,更難以推倒重來,只能讓人永遠痛惜無奈。
雖然,歷史上孫蕡枉死,有不同說法,或說因藍玉案,或說因何真后人所引,但歸根結底,還是無辜送命,令人痛感無端。
所幸的是,孫蕡的門人新會大學者黎貞當時也在遼東,他不畏艱險,將孫蕡收葬安山之陽,一代忠魂,終有歸宿。
孫蕡著作,富繁多樣,但大多散佚難收,黎貞等人裒輯經年,終成《西庵集》等流傳世間,讓人一睹其風華搖曳的不世才情,而他早期的作品《孝經集善》則由大學士宋濂作序,他稱贊孫蕡:通經而能文辭,采擇已精而又發于己意。其書當可傳誦。序末介紹孫蕡為“織染局使云”。可見是當時已交深情重,只是都想不到后來禍出無跡。(未完待續)
(編輯:小夕)
■孫蕡詩歌欣賞
【白云山】
白云山下春光早,少年冶游風景好。
載酒秦陀避暑宮,踏青劉呼鸞道。
木棉花落鷓鴣啼,朝漢臺前日未西。
歌罷美人簪茉莉,飲闌稚子唱銅鞮。
繁華往似東流水,昔時少年今老矣。
荔子楊梅幾度紅,柴門寂寂秋風里。
【贈皇甫隱士文遠】
群英濟濟登廟堂,無復幽人臥空谷。
胡為冠帶隱廛市,有似山海遺珠玉。
先生風度與人殊,面如蠙玉仍禿須。
侯門不掛一步腳,厭殺人間呫囁儒。
蔣陵白下清溪曲,垂柳疏疏數椽屋。
蕓窗磊落一萬卷,客去自倚風軒讀。
秦淮買竹起高樓,興來酌酒樓上頭。
科頭舉白亂浮客,胡琴羌笛聲啾啾。
朋賓自飲還自散,先生醉眠忘早晏。
蒲葵巨扇醉不醒,人定鐘闌始知飯。
沉酣本以陶性靈,有時兀坐還惺惺。
屯蒙火足金母嘯,卦氣白白升黃庭。
看君出處有妙策,為人不遷亦不激。
隨時無怪互隱顯,意欲不遣人人識。
我作初交沈逸民,卜居遂與先生鄰。
雪中長趿東郭履,花下時掛淵明巾。
生平落落人少喜,先生一見便知己。
非因性情酷相似,安得傾倒能如此?
居安食飽即為家,山林未必強京華。
君不見西湖處士骨已朽,至今惟有寒梅花。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