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順德自古書香味濃郁,而這種濃郁經時間的醞釀更讓人沉醉。順德文學周活動的啟動,讓順德人再次關注順德文學發展,從而聚焦順德文化。本網試圖通過走訪順德文化人物,探尋順德文化的發展歷程,挖掘其巨大的活力和魅力。
歐陽英說,書法可以修心養性
姓名:歐陽英
年齡:60歲
職業: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佛山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順德書法家協會會員、容桂書法研究會副會長
愛好:書法、音樂、舞獅
第一印象:第一次給歐陽英打電話時,和他溝通順德城市網三周年題詞的事情,他很爽快地答應了。那時候素昧謀面,卻通過聲音給記者留下了一個“開朗”的書法家形象。第一次見面時,在人群之中,記者憑感覺一眼就認出了歐陽英,年輕,帥氣。歐陽英今年60歲,他的外貌卻顯得比實際年齡小很多;帥氣是他自詡的,拿出一張1999年指揮合唱的照片給記者看時,自信地說,“那時候帥吧!”
歐陽英今年退休于本土一家大型企業,閑暇時教人書法,他的身份除了是名“老師”,還是省、市、區書法家協會的會員,以及容桂龍獅協會的擔綱人。他熱愛書法,卻又興趣廣泛,古箏、二胡、揚琴,都頗為精通。
4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他位于容桂的家。一進屋,記者細細地打量了這間房子,客廳不大,但彌漫著一股墨香,兩張四方臺拼成的書法臺就占了很大空間,墻上還掛著好幾幅楷體書法作品,內容分別是“治學”、“勸學”、“養生口訣”,一個狹小的空間,卻足以看出主人對書法的熱愛。
只教楷書,最能體現底蘊
賦閑在家的歐陽英其實并不“閑”,幾乎每個人晚上都有人跟他學書法,家里、圖書館都是他教學的陣地。既有幾歲大的學生,也有已經當了老師的成年人。不過,歐陽英教書法只教一種字體,那就是楷書,用他的話來講,“楷書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底蘊,這種字體是騙不了人的,一筆一劃都要認真下筆,假如錯了就很容易讓人看出。”歐陽英說,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某種程度是灌輸一種做人的道理。
當面對越來越多學生的時候,歐陽英發現了一個問題:現在的教育有些“功利”。“小學生寫字的筆順幾乎都會犯錯,執筆的姿勢幾乎不懂。問學生,說是老師沒教過。”歐陽英曾經在原來的公司做行政,招人的時候發現剛畢業的大學生寫文章沒有突出中心,書寫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行,證明他們在學校學習的只是不適應社會需求。“教育逐漸脫離實際,學校應該重視基礎教育,而不是形式、項目的教育。”
5歲開始練字,自詡“自學成才”
“沒有老師教我,我5歲開始練字,直到30歲。”歐陽英自詡“自學成才”,30歲以前一直都認為自己的書法可以拿出來“騙騙人”,直到30歲,有一次寫了書法,書法界的前輩看到后就說他的字“見不得人,要重新學”,但不說明原因。歐陽英后來領悟到,自己的習作只是注重一種形式,而缺乏了功底和內涵。“以前寫字只求感覺,后來經過踏實的練習,才有了讓自己逐漸滿意的結果。”
事實上,歐陽英覺得除了有“名師”的指點,個人懂得在工作和生活中領悟與積累,同樣重要。“我小學還沒畢業,文化大革命后我就輟學了,去做散工,1992年當行政科長的時候,公司送我去順德教師學校進修,1999年我又報讀了黨校大專企業管理專業,在參加工作期間,我參加了無數次的培訓,在工作上學到很多東西。”歐陽英說,“學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妻子拿起了“不以為然”的毛筆
對于寫書法多年的歐陽英來說,那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愛好,而是對個人的修煉。“練書法讓焦躁的心情得以緩解,得到調整。”
歐陽英每次勸人去練練書法的時候,有些人就推說沒時間,“每每看見一些師奶開著靚車相約去打麻將,叫她們修心養性卻說沒空,那是我最看不慣的做法。從前我為了練書法,試過7、8年沒和朋友外出喝茶,聊天,完全‘封閉’了自己。”
歐陽英說,這除卻一些個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乏一種整體氛圍,他感受最深的是來自自己53歲妻子的變化。以前妻子總是看不慣歐陽英在家練字,說字又不能當飯吃,不僅自己一身的墨味,搞得家里也“烏煙瘴氣”。但是退休后,歐陽英在家教人書法,妻子居然一改常態,拿起了最不以為然的毛筆,兒子兒媳也要一些關于書法的書籍來看。歐陽英笑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系列報道
順德文化人物之陳列:我的血為它沸騰
順德文化人物之梁季明:20年前我只是個廚子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