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大師點評作品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張大偉 見習記者蔣婉蘭) 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蝴蝶結樹和頭飾花,再往前走便是一口水井,旁邊種著大大小小的蘑菇,而周圍則是漫天遍野的綠草。這就是佛山市東平小學四年級學生余科行同學充滿想象力的陶塑作品。
昨日(5月31日),“佛山新城杯”千人陶藝創夢節暨東平小學六·一“陶冶大情懷·創想少年夢”活動在樂從東平小學舉行,共有來自學校的3000名學生在現場同時進行陶藝作品的制作,在家長與老師的配合下,用手中的泥土結合自己的創造力,創作出屬于自己的陶藝作品。順德城市網記者在現場觀察到,上下兩層樓,前后左右全面鋪開,而同學們的作品包括人物、建筑、卡通形象、飛機、大炮等等,題材種類豐富多彩,想法出奇,創意十足。
捏泥造人創物,學生不亦樂乎
據了解,此次六一節活動是東平小學成立以來舉辦的第三屆六一節活動,每屆的活動都會有不同的形式和主題,此次活動則以陶藝文化為主題,佛山新城為創作對象,借用泥土的形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多一份童年的記憶,多一份對本土傳統文化的認知。
“讓學生加深對我們本土文化的認知,發揚陶藝藝術。”東平小學校長謝立清告訴記者,他希望通過活動來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散思維,豐富想象力,同時也能讓學生擁有一份珍貴的童年記憶,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學生能夠與家鄉新城互動交流,發現家鄉之美,熱愛家鄉。同時謝立清還表示,為了繼承發揚本土文化,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擁有更深刻地認知,在現有陶藝與廣繡的特色文化教育的基礎上還將開展其他的文化教育活動。
對于學校開展的陶藝創作活動,樂從鎮委委員、教育局局長蔡遙炘表示,學校開展的特色文化活動有利于校園文化的弘揚,傳承陶藝文化,同時還有利于校園文化教學水平的提升,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堂。
另外,活動當天還邀請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梅文鼎作為特邀嘉賓現場指導學生創作陶塑,并擔任評委對學生制作的陶塑作品進行評選。“學生能將想到的用陶塑的形式表現出來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梅文鼎談到對學生作品的印象時告訴記者,并鼓勵學生學習陶塑工藝,傳承陶藝文化。
獲獎學生上臺領獎
據悉,當天的陶藝大賽共評選出一等獎60名,二等獎120名,三等獎180名,獲獎作品分布全校各個年級。據學校老師介紹,學生制作出的陶藝作品將會燒制出成品,其中一等獎作品將會留在學校作為藝術品珍藏。此外,當天還進行了佛山新城黨員志愿者東平小學分隊“百師進百家”活動啟動儀式,為學生提供服務與關愛。
■現場特寫
請假參加,陪孩子分享童年快樂
“今天本來是要上班的。”家住樂從騰沖的何女士當天特地請假來到學校陪孩子參加六一活動,并一起參與了陶塑的制作。“平時由于上班的原因,陪孩子的時間并不多。”何女士希望在兒童節的活動中特意多花些時間陪下孩子,同他們一起擁有更多的快樂。
當天的活動中,何女士同孩子合作制作了一個花園小屋,從房屋地基的穩固到墻壁的搭建,從花園花草的捏制到花園設施的塑造,何女士與孩子相互商討,互相配合,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里就完成了一件創意十足的陶塑作品。
“活動形式非常的好。”看著作品,何女士很有感觸地向記者說道,“強化孩子的動手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很有幫助。”何女士也希望類似的活動能夠多多舉辦,除了學習之外讓學生在各個方面能夠綜合發展,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
“想法都是他出的,我只是在一旁幫著做而已。”第一次“玩泥巴”的何女士顯得有些拘謹,“雖然做的不是很好,但真的很開心。”何女士表示,自己在活動中與孩子有了更多地溝通交流,分享到了更多的快樂,同時她也希望能夠在以后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注入更多的關心與關愛。“希望他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何女士眼里,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她最大的欣慰。
■記者手記
看到這樣的活動記者很欣慰,學校的這種“一校一品”的教育活動方式,不僅使得學生找到自己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還有利于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更是教育的一大創新!希望將來會有更多類似的活動,全面提升學校教育。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