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燈舞表演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吳佳星) 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擺尾搖頭。昨日(6月12日)上午,在順峰山公園大牌坊前,一群平均年齡近50歲的老年人排列成整齊的方陣,嫻熟地揮舞著手中的彩旗和形狀各異的漁燈。沒錯,他們表演的,正是順德傳統特色民俗表演漁燈舞。
38人的全力演出
漁燈舞演出從早上9:30分持續到下午16:30分。杏壇南朗漁燈舞隊派出了約38名中老成員參加。隊員中,有四名平均年齡在60歲的老人用大魚燈遮住身體學著魚兒搖頭擺尾。
他們自然傳神的演出得到了不少觀眾的喝彩聲。“真令人驚訝,從來沒見過老年人能像他們那樣賣力地表演,更何況大部分漁燈表演者都是老年婦女!”來自禪城區的羅女士如此說道。而羅女士的兒子對表演的喜愛顯然比母親還高漲,他湊上前去摸大鯉魚,興奮地告訴記者:“這鯉魚好漂亮,我想跟它合影。”
面對市民們的肯定,杏壇文化站站長陳文莊感慨道:“只要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們文化站的成員就很滿足了。”站在一旁拿著小魚燈等待上場表演的琴阿姨也說道,雖然天氣炎熱,但他們也會盡全力做到最好,“就當為市民做貢獻,無論如何要把這漁燈舞跳好。”
魚米之鄉的舞蹈
面對眼前多姿多彩的的漁燈舞,有些市民提出疑惑:這樣的漁燈舞是怎樣來的呢?陳文莊回答了這個問題:“眾所周知,順德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號,漁燈舞正是因此產生。逢年過節,順德本地人就喜歡揮舞著各式各樣的漁燈來跳舞,以此祝愿來年風調雨順。”
據了解,順德的漁燈款式眾多,有鯉魚(又分火鯉、金鯉、銀鯉)、金魚、鯽魚和鯪魚,還有蝦公、螃蟹、青蛙。總之,當地人把群眾們熟悉的各種魚群扎成一個個類似魚樣的燈籠,再用實心竹竿撐著那些漁燈,匯成魚的隊伍,徜徉在表演場合中。
“年輕”表演隊伍
為了此次表演,杏壇南朗漁燈舞隊的成員們準備了半個月。他們每個晚上都必須訓練兩個小時,打鼓手陳大爺把手掌都練得起水泡了。雖說順德漁燈舞歷史悠久,但由于隊伍成員青黃不接,導致這舞蹈長期被擱置。“去年3月份我們接到上級通知,要求再次組建一批漁燈舞隊員,于是這些喜愛漁燈舞的老人家便主動報名并組建文化小組。”漁燈舞隊的總負責人吳玉超介紹道。
雖說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但他們卻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了起來。現在,他們已經能時常在杏壇、龍江、佛山、西樵、南海等地表演,近期內這支漁燈隊伍將有計劃走出佛山到廣州巡演。陳文莊說:“現在我們把表演技能練得精湛,時機成熟了,就可以得到去廣州表演的資格。當然,面對這支隊伍多為老年人的現狀,我們渴望有年輕的血液加入。目前我們隊伍中最年輕的成員就是一名剛參加完高考的小女生,如果有更多年輕人參與我們這個團隊,就更有利于傳承了。”
另外,陳文莊還向記者透露,魚燈舞的道具在舞蹈表演中同樣重要。這些大小不同色彩斑斕的魚燈是以竹料為骨架,就地取材,既經濟,又方便;以綢緞、薄紗代替色紙,因此經久耐用。為了將道具制作得更精美,陳文莊還親自去佛山定做,“因為佛山的繡工十分有名,雖然定做費用很貴,但也值得。”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