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現場看盤的多是“順德大媽”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關永亮) 早上6點起床,爬上鳳嶺公園,上午9點,吃完早餐再和街坊鄰里聊下天,到10點準備好午餐,拎上餐盒和保溫瓶,慢慢走進中國銀河證券順德營業部的交易現場,這是經典的順德老股民的生活方式。近日,記者走訪順德多家券商,發現交易時段內人氣已大不如前,現場交易的老股民對往日熱鬧甚為懷念,但更多券商指出,現場交易淡化是市場發展趨勢。
憶述:現場交易曾門庭若市
1990年,我國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成立,到1996年,順德僅有的幾家證券營業部,開始有不少“新”股民聚集起來,資深股民惠姨回憶道,當年剛退休的她也加入了股民這個大群體。一坐就是17年,惠姨在VIP交易室專屬坐席里,見證著股民“兩聚兩散”,“第一次股市興起是在1996年,第二次是2008年開辦奧運會期間”,惠姨說,“在那幾個時間段,客服經理經常箭步走動在股民之中,我們天天一起看電視、泡茶、點擊鼠標的景象讓我難忘。”
記者了解到,以前不僅僅是VIP交易室火爆,現場交易大廳也是如此。有著15歲股齡的李大叔,向記者介紹了以前交易現場的熱鬧。“有非常多的人經常在交易大廳靜靜坐著,看看眼前的電腦顯示屏,再望望不遠處的電子熒幕”。李大叔還提及,2008年炒股還有客戶經理貼身指導,而2009年至今,這樣的情景已“罕見”。坐在旁邊的王阿姨聽到這,也忍不住插了句,“當時賣菜的、做工程的朋友也都會來炒股,人非常多。”
談起門庭若市,順德某家券商的理財經理阿文也印象深刻,“當時每天被問及開戶手續費和個股升跌次數不下百次”。一名從業也有8年的保安則表示,順德股民喜歡熱鬧,尤其是股票上漲的時候,公司的10多米寬的大門口總是很擁擠。
對于往日熱鬧景象,有證券營業部負責人表示,當時設置現場交易區,一方面是滿足新股民學習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順德股民傳統的投資習慣,為他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讓他們能夠享受投資生活。
如今:是鐘情,還是淡化?
記者在順德多家券商隨機采訪30位股民,發現過半數資深股民早已把交易現場當成第二個“家”。在某家券商的VIP室里,資深股民阿偉正在拍著桌子,和其他股民探討著后市的走勢。阿偉認為,現場交易的優勢在于,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交流,互相學習。在另一家券商,90后的阿超也表示,現場交易給予他更多的收獲,其中包括知識以及在炒股交流中與其他股民建立的深厚友誼。
隨后,記者通過外出隨機走訪和網絡調查30名投資者,過半數受訪者對現場交易表示“可有可無”。在受訪群體中,資金安全和盈利率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問題。網友“可人”還表示,交易現場是“順德大媽”的集散地;網友“冒泡”也指出,“現在專職炒股很難保障生活,平時必須堅持在崗位上。”
對于現場交易區是否應該增設或保留,記者通過采訪順德大多數券商負責人獲悉,多數負責人認為,提供現場交易區是給予順德股民一個“過渡”時間,取消現場交易是整個證券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不過也有少數負責人指出,考慮到順德投資者的傳統投資習慣,短期不會取消現場交易區。
●記者手記
歸屬感,順德股民對現場交易區的認可,是多年累積下來的,在與他們的交流中,筆者發現每位股民間都有著深厚的情誼。其實,有券商考慮到順德股民重感情,投資生活化,筆者也甚為認同。市場趨勢日漸淡化,但更值得思考的是,順德投資者是否真的能接受。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