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毅的眼神,他不會輕易言放棄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甘昆德) “我從哪里來?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心海迷茫難以釋解,驅使我追尋生命的本源。也許,我卑微如芥塵。但不要,不要拋棄我……”這是周鐵株在《天中山:刻在血脈里的風景》里的一段語錄,執著地探索生命本源,也正是作家堅持的理由。
從小說在《蓮花山》雜志發表,五十四年過去了,周鐵株的作品已逾百萬字,四本個人專著,72歲的他至今仍在堅持著閱讀、寫作。初見周老是在他的工作室,整個樓層四個書櫥疊滿了書籍,數量不下2000冊,細看涵蓋了多類書籍,文學、史學、宗教……為了專心的創作,周老幾年前就已辭退了所有的文學團體職務,至今已是順德文壇國家級作協會員第一人。
順德城市網:有一句話您經常提到的——“只要世間有路,我就敢去赴約”,您是怎么去理解這句話的?
周鐵株: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在旅途路程中不懼怕困難,我有勇氣去面對,以前在旅途中遇到過車禍、搶劫……但是我從來沒有退縮。還有,現在很多人年紀上來了,進取心也跟著喪失了,終日“坐在公園里等死”。我有精神追求,我要去開闊眼界,寫出更好的文章,要與時間賽跑,不是等死。
順德城市網:你的《走遍天涯路》、《驛站回眸》等等,多是寫旅途見聞的,旅游對于您的文學創作有哪些影響?
周鐵株:旅游的目的不是玩,我旅游其實就是去“補課”,到現場去考察,實際情形跟古籍記載、傳說等方面做比較,所以我的文章是經過嚴格推敲的,不是依靠想象寫出來的。我以寫散文、散文詩為主,但具體來講我寫的是文化散文。
順德城市網:已過古稀之年,依然活躍在文壇,前不久在云南還參與了中外散文詩國際筆會的學術探討,驅使您堅持文學的動力是什么?
周鐵株:我想在文學寄放我的靈魂,用文字追問生命的意義。縱然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對文學的癡戀,我就像堂吉訶德揮舞長矛殺向風車那樣殺向文學。我自知“很傻很天真”,但不會輕易言放棄,最終搞不出什么名堂,也無怨無悔。畢竟,我曾經追求過。
順德城市網:有機構調查到,目前的傳統名著的閱讀人數在不斷地減少,在學生中也有這樣的情況,讀名著的人很少了,你怎么看待這個現象的?
周鐵株:現在的學生流行一句順口溜,就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當今,讀者的審美趣味普遍下降,很多拳頭加枕頭的“地攤文學”反而賣得更好,掙大錢!
順德城市網:作為當下的作家,您認為要堅持哪些品格?
周鐵株:作家是社會的良心,必須對讀者負責,對下一代負責,要有社會責任感,作家的審美指向,應該有回復性和螺旋式的關注。那些忙于追風的作家,我認為是沒有出息的表現。
順德城市網:您自幼受到過私塾教育,對四書五經、國史研究得比較深,你認為這些在現實社會中作用在哪里?
周鐵株:舉個例子來說吧,比如一個了解國史的人,他會知道現代文明是怎樣走過來的,也明白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他對社會的看法會更加的深刻、全面,選擇也更加的理智。
順德城市網:書海茫茫,南國書香節即將到來,請您對現在的青年閱讀、創作提個建議。
周鐵株:博覽,多研究。寫文章僅靠勤奮是不行的,還要有“靈氣”,所謂“功夫在詩外”,就是說還需要有足夠的生活體驗、情感。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