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能順利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家長成為學雷鋒事跡的“積極分子”
順德城市網消息?。ㄓ浾哙囋疲?/strong>“我收集的關于雷鋒最早報道的是一張1963年的報紙。”看到參觀者走進“李健雄雷鋒專題作品展”展廳時,李健雄總會很自豪地向參觀者介紹他的關于雷鋒點滴的珍藏。昨日(3月4日),李健雄收藏的千多件雷鋒紀念品在清暉園免費展出,吸引不少家長、學生前來捧場。
記者了解到,李健雄從2005年開始就收藏與雷鋒有關的物品。昨日展出的雷鋒事跡書籍、雜志、報紙,宣傳雷鋒的宣傳畫、年歷卡,印有雷鋒頭像的茶杯等都是他多年的心血。
“搞雷鋒紀念收藏不僅僅是收藏,更是為了學習和弘揚雷鋒精神。”李健雄說道,目前的雷鋒精神離整個社會都太遠了,雷鋒精神開始在市民的意識中淡化了,他希望通過收藏雷鋒紀念品的方式鼓勵更多的人學習雷鋒精神,弘揚雷鋒精神。
據了解,在收藏雷鋒紀念品的過程中,他也不斷地“做雷鋒”。從2007年開始,李健雄每年都拿出自己的工資到陽山、三水等地的貧困地區(qū)資助困難學子。記者在雷鋒專題作品展上也看到,不少地區(qū)的學校給李健雄發(fā)了感謝信。
李健雄對于如今“雷鋒精神”淡化的擔心在記者昨日清暉園時采訪時得到了印證,幾代人對于雷鋒精神學習態(tài)度迥異,讓記者愈發(fā)理解李健雄的隱憂。
父母忙“學雷鋒”,“雷鋒精神”孩子盲懂
見到小黎時,他滿頭大汗地站在雷鋒專題作品展的廚窗前,對于廚窗里所展示的東西,他選擇先和同學在清暉園里玩一遍再來“觀賞、研究”這些神秘的東西,在他看來,清暉園里游玩似乎比這次的作品展更來得重要。
“知道雷鋒嗎?”當面對記者的提問時,他顯然有些遲疑。“清楚一點點,不是很清楚,要上網查我才會明白。”他告訴記者,他對雷鋒不是很了解,關于雷鋒的事跡,他也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有這么一個需要學習的人。其實,不僅僅是小黎,在記者采訪到他的大多數(shù)同學中,他們對于雷鋒都只是一個糢糊的概念,雖然,他們都已經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
在小黎站著的廚窗前,一群忙著做筆記的家長和學生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孩子來參加這次雷鋒作品展,老師布置了要寫作文,現(xiàn)在我不幫忙抄點,到時候他的作文又不知道該如何寫了。”小昆的媽媽盯著作品展“飛速”地做著筆記,一點不情愿的表情也沒有。她說道,等到孩子寫作文沒素材時還是要問她,她還不如自己先抄點。記者注意到,小昆媽媽的筆記本不到一小會就抄了滿滿一頁,可當她正在抄這些內容時,她的孩子并不在她身邊。記者注意到,像小昆媽媽一樣“勤奮”家長還真不少。
六十阿姨十年未學雷鋒,嘆息“雷鋒”走得太遠
戴著一幅老花眼鏡,很艱難地看著廚窗里寫著一些字,一次沒看清,再看一遍;直到看清楚,她就在她的小本子上記錄。她記錄的不是雷鋒的事跡,而是關于雷鋒事情一些報道的日期、期刊名或報紙名稱。她叫關愛珍,今年六十多歲了,昨天,她帶上她的三個孫子、孫女一起來到清暉園參觀雷鋒的作品展。
她也是帶孩子來參觀作品展,雖然她的孫子、孫女也要寫作文,但不同的是,她的筆記不是為她們而抄的,只是為她自己。她告訴記者,從她18歲開始,她就已經開始學雷鋒了,“那時候我和我的同學們剛畢業(yè)就開始下鄉(xiāng)去學雷鋒……”講道這些事些,關阿姨臉上流露的全是幸福,她談道,在她們學雷鋒那個時代,幾乎家家不閉戶,不像如今,每家都安防盜門。
“我覺得現(xiàn)代人很有必要學習雷鋒,不論是對當代人還是下代人的成長,都很有意義。”關阿姨遺憾地談道,現(xiàn)在的人太缺乏這種學雷鋒的精神了,像她這么一個從小就開始學雷鋒精神的人都已經有十年沒有接觸過關于雷鋒精神的東西的。她認為,學習雷鋒精神很有必要,尤其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雖然經濟發(fā)展了,可是人卻變得冷漠了,也不像原來那么單純了。”鑒于雷鋒精神的重要性,關阿姨一直很重視對自己孫子、孫女的這方面的教育,她告訴記者,就在參加這次雷鋒作品展前,她還讓自己的孫女溫習了一遍雷鋒的事跡。
(編輯:林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guī)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fā)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