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7年,高考恢復后踏入華南師范大學開始就注定了他與古典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至今三十年,即使身邊有不少一度共話詩詞的同學或好紛紛轉行,他始終如一地堅持著他的文學之路。他是陳建華,一個讀書人。
陳建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人文教育系主任。愛古典文學,如今排在他的書柜里文學著作過萬冊,不少書已經是絕版,陳建華看書或買書都有一個特點,出版社要正規,原著最好。用他的話來講,做學問他喜歡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出來的東西才有味道。在陳建華家里,從大廳到書房到藏書室,隨處都是書,可謂是名符其實的“書屋”。
農村孩子拼了命讀書
順德城市網:陳教授,我知道你是“文革”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考上了華南師范學院,而且你選擇了古典文學作為自己的主修,用現在學生的眼光來看,這可是一門無趣的學科。
陳建華:我是農村的孩子,我在大學以前讀書基礎并不太好,真正意義讀書從大學開始。那時每天晚上一到七點,整個學校浩浩蕩蕩的學生就會涌向圖書館,我有一幫書友,每次去圖書館我們還得派‘特攻隊員’搶位置。
除了看書,我和當時幾位學友最喜愛的就是把一個月省吃儉用下來的錢到學校附近的一個書場去淘書,那時的書好在夠實惠,現在我出差都會買一些好書回來,有一次妻子看到出差回來的話提著幾個箱子,不禁好奇:你買那么多蘋果回來干什么?打開一看全是書。
我們當時我們讀書的氛圍很好,基本上沒什么談情說愛。在華師的四年大學,真的是拼了命去讀書了,那時的我們都很簡單,每個同學有一個概念:讀書就是事業。那時我們讀的書比較專,老師要求我們背誦大量的文學作品,而且還得講,講了還得評分。至今我還很慶幸當時大量的背誦,現在在有需要時后說上兩句。
讀書不要太雜,要精
順德城市網:剛剛你也談到了讀書比較專,那現在不少年輕人看的書都很繁雜,有不少年輕人認為社會需要的是綜合人才,因而無論什么書,都得看點。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陳建華:蘇軾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讀的他詩詞我最喜歡在旁邊做筆記和旁批,一邊作贊揚一邊又做批判,當中是奇樂無窮。我研究蘇軾時就是專注把他的作品讀懂,讀透。
我建議我們年輕人讀書時不要太雜了,最好是先讀完一本或是一類的書,讀通透了,后面再散發思維,觸類旁通,書上的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
讀書價值在于處事方式、思維
順德城市網:一般搞古典創作的人給人的感覺都是很嚴肅的形象,但我聽到學校不少學生對你的評價都是風趣幽默,古典文學在你口中都“活”起來了。
陳建華:其實做了幾十年的文學,倒是有些東西在書中學會看透了,生活上的很多東西,我們古代文學家講得很通透的。比如讀菜根譚的書,他就把生活寫得最為通秀而且瀟灑,用心去讀他的書,生活也就那么一回事。
很多年輕人把書讀了卻不會用于生活,所以現在不少年輕人總覺得應對職場難,人際關系緊張。讀書,不是死讀書,要學以致用,把書里的道理技巧用于我們的生活。真正讀懂書的人,他在處事方式、思維、觀點都會不一樣。
不讀《論語》,不成讀書
順德城市網:面對當代年輕人讀書快于追求快餐式消費,你怎么看?
陳建華:年輕人不管你涉獵當代的書有多廣,有些經典的書,歷史深沉后流傳下來的經典之作,年輕人還是得讀的,這些由歷史積聚而成的精華就是我們文學的一個‘根’。面對現在不少年輕人讀書的浮燥,年輕人讀書不能只是一味地留任于表面的淺嘗輒止,要真正地靜下來認真地讀上幾本有價值的書。
要知道像《論語》、《孟子》、《三字經》這些經典,那都是歷史積淀下來的,每每能讓人出口成誦,如果連這些中華文學最基本的根都沒讀過,何以談讀書,現在很多所謂的暢銷書,那都是被轉修再轉修的理論,其實很多書就是把前人的東西翻譯成白話文而已。
□雯雯 (編輯:謝全)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