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德 被英國首相布萊爾贊譽為“充滿革新思想和創新意識”的多德先生1997年至2004年擔任英國當代藝術中心主席,在他任上,英國當代藝術中心成為“超過2000個創意想法的藝術殿堂”,2000年他創立的文化界企業家俱樂部支持了倫敦500多家中小型創意產業企業的發展,受到國內外業界的高度關注。他曾多次來華考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況,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頗深。
作為外國人,多德表述了一個旁觀者的看法:對于中國,傳統想法是很多東西是中國制造的,但對未來應該采取另一種視角,即是中國創造的,而不是中國制造的。
他認為,設計、影視、休閑、軟件產品,音樂產業、表演藝術產業、出版產業、電腦游戲產業、電視和無線產業等等,都是創意產業。布萊爾在1997年就意識到,對于英國來說制造業已到下滑階段,未來應著眼于創意產業。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全球的GDP中7%是由創意經濟產業所占據的,其增長速度年均為10%。在英國,創意產業年均增長率是6%,而英國其他的產業發展速度只達到了3%。隨著中國不斷的發展,多德認為,創意產業的利潤也將變得越來越大。
對于創意產業,多德指出,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的創意產業需要再增加餐飲業和旅游業。針對北京來說,創意經濟至少要有三個重要因素:一是一些大的公司入駐,創建文化產業或是文化創意的經濟體;二是中小企業的存在,并逐漸發展;三是由政府發展起來的一些管理機構。一個創意城市,應創建獨樹一幟的品牌,在內部,要有一些子品牌。創意產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城市品牌的打造。打造創意的品牌,需要很有創意的人才,北京不僅要維持本土人才,也要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
他說,如果人們知道某個地方是以創意城市而著稱的話,就愿意進行投資,如果大家認為北京是一個創意城市,北京吸引外部的投資就會相對容易。
據多德介紹,俄羅斯圣彼德堡政府已經制定了有關創意產業方面的戰略,以便在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周圍打造出一系列的創意產業,因為對于游客,他們喜歡非常休閑的酒吧,非常好的藝術走廊,他們希望周圍能夠有很好的藝術或文化的建筑物。
多德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考慮供應方,采取一些行動以便能夠扶持現有的以及初創的企業,來幫助它們不斷發展。鑒于英國的經驗,就是要使得有關民營企業和政府部門一塊進行合作。他建議成立一個委員會,邀請各個企業以及政府的有關代表共同討論面臨的問題。二是考慮需求方,成立創意產業俱樂部,在一種論壇的場合中,相互交流,從中找到合作伙伴。
針對中國專家提出的如何評判創意優劣,多德回答說應由市場來決定,市場會告訴我們是否會需要這些創意。另外,越來越多的創意將是由集體而不是個人所作出的。
怎么能夠使創意轉化成為商業上可行的產品涉及方方面面,多德認為,其中一點就是在大學中培養所需要的創意人才。在英國,時裝設計師或者是導演、制片等,在大學期間除了學習應學的科目,還要學習商業。因此,大學應該提供商業方面的教育,以便學生離開學校之后可以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