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9月22日。中午。龍江鄧家村。
十二點剛過,83歲的鄧阿婆就在滿堂兒孫的簇擁下來到村前那棵枝繁葉茂的榕樹下,那里,有她的兒子們昨晚就已經搭好的一座看臺和為老人專門架設的一張軟椅。盡管老伴已經不在了,但26年前,她和老伴在這里親歷過的那場百龍競渡的場景卻依然在鄧阿婆的記憶中不斷的閃現。尤其是前些天聽聞孩子們說起今年的中秋在相同的地方將重演26年前的那場盛景時,阿婆就不停地在念叨著要再來看看。“這幾天我們一直很關注天氣預報,老人家鐵了心要來看,但天氣說實在的很讓人擔心,這不,今天上午我才帶著兒子趕著架起了這座帆布亭。”指著樹下立著的一座綠帆布的“巨傘”,已經63歲的鄧阿婆的二兒子這樣告訴記者。
同一天的同一時刻,和鄧阿婆一樣“惦念”著這場盛景的還有來自龍江周邊的幾萬市民,在婉轉近4公里的河道兩側,這些虔誠者在雨中構筑成兩條巨大的“人龍”護衛著這段河岸。
也難怪構筑這兩條“人龍”的虔誠者有著這樣巨大的熱情,就在當天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148支五人龍舟隊伍在這里再次上演了一幕百龍爭競的角逐,而這一場巨幕距上次已經過去了整整26年。
歷時26年,龍江再現百龍競發盛景
此次“龍江商會杯”2010全國五人龍舟公開賽總有來自全國的148支參賽隊伍同臺競逐,上演了一幕久違的百龍競發盛景,引得觀眾陣陣歡呼。
比賽第一炮“放龍”在中午12:45分于南海區九江鎮沙頭北村河段拉開,148支龍舟齊集江面,比賽一聲令下,148支龍舟瞬間左右開弦,活似脫弦的箭,全速沖出戰線。“今天放龍非常成功!以往的龍舟賽基本是60%左右的放龍成功率,但是今天在這樣的大雨天氣下,成功率達到了80%以上,這次開賽非常順利!”龍江鎮鎮長、本次龍舟賽事總指揮李建華的興奮溢于言表。
比賽從南海區九江鎮沙頭北村河段開始,經高滘閘進入龍江大涌主賽道,再從主席臺龍門開始計圈,共繞上、下標5圈;競賽主賽道上繞標在龍江大涌涌口,下繞標在頭渡閘,單程約3.8公里,全程超過20公里。
第一輪的爭霸中,龍江代表隊之一的聯塑3隊最先入閘,隨后緊追的是高贊洪對宮1號及5號隊,另外140多支參賽隊也奮起直追,一時間,過百只的龍舟吹響了比賽的集結號,河面上盡是龍舟劃過后的波浪。大雨中,選手奮力劃槳前進,觀眾盡情吶喊。
最終,龍江代表隊之一的聯塑3隊以壓倒性優勢一舉拿下了這次全國賽的冠軍,他們將獨取120萬總額獎金中的13萬元,而聯塑2隊以及高贊洪圣宮5號分別摘得亞軍、季軍。
情系龍舟,數萬市民雨中觀戰
昨日龍舟賽天公不作美,整個比賽過程大雨不停,但是這并不妨礙熱情的市民前往觀戰。約4公里的河道兩旁,聚集數萬名觀眾,他們的熱情將整個比賽推向更高潮。
這些觀眾當中,除了本地市民之外,還有不少來自其他地區的愛好者甚至華僑。阿may前些年移居澳大利亞,聽家里的弟弟說我們龍江舉辦全國的龍舟比賽,我第一時間訂了飛機票,“這次回來除了過中秋,還抱著一睹龍舟風采的目的。”
阿may當日和兒子一早就冒雨來到比賽現場。不過當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阿may忘了把入場卷帶來,沒有票進不了場,但未見過龍舟的兒子又想看龍舟過龍門那精彩瞬間,這可讓阿may為難了,不過,工作人員感動于may對家鄉的支持,免費贈阿may一張入場卷,她的心愿最終得以實現。
龍舟精神是順德精神的最直接體現
這次比賽還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他主持了26年前的那場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大賽,他就是順德老領導黎子流。作為龍江人,黎子流對龍舟一直有著更深的情結。
“龍舟是一項集體活動,它那不到最后不罷休的精神就是順德精神的真實的詮釋,它也是龍江兩龍文化最直接的表現。”26年后,龍江再次舉辦全國龍舟比賽,這讓他很是興奮,他認為這次龍舟比賽比26年前的那場更有新意。
同樣與龍江“有段情”的順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文體旅游局局長梁惠英也來到了大賽現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表示,這次的比賽是展示龍江“兩龍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同時也是外界了解順德龍舟文化的窗口。“龍舟精神是順德精神最直接、最深刻的體現,它代表著順德人的敢為人先、敢于拼搏的精神。”
□梁雯雯 聶鵬 (編輯:柱子)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