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迥異人生
登上開國大典城樓 為共產主義奮斗一生:毛澤東 董必武
英年病逝:王盡美
血灑疆場:何叔衡 陳潭秋 鄧恩銘
歷經曲折迷途知返:包惠僧 劉仁靜
雖脫黨但堅持革命:李漢俊 李達
叛黨投敵:陳公博 周佛海 張國燾
1982年夏天,我在研究生畢業前夕,曾陪同自己的導師、國內黨史權威胡華教授到北太平莊東南一處新建的公寓中,拜訪了當時惟一在世的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劉仁靜。這位年已八旬的老人首先說,“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在談到1921年參加中共一大時,他說那時自己還是一名年僅19歲的北大學生,李大釗暑假有事走不開,鄧中夏、羅章龍也說忙,就讓他同張國燾作為北京代表去參加。劉仁靜最令我感慨的一句話就是——“那時沒想到是那樣一個重要的會議。”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參加了建黨活動的代表們是“開天辟地”的一代。在他們中間,有的頭上有光環,有的充滿迷霧。不過當你近距離觀察時,卻可能感到當年他們也是凡人。
“那時沒想到是那樣一個重要的會議”——后來我仔細想想,這倒是一句坦誠的實話。在帝國主義、反動軍閥的統治下,國內幾十個手無寸鐵的青年知識分子剛接觸共產主義思想,從中又選出十幾個代表到上海開會成立一個組織,其前景多數人難以預想。革命勝利的實踐證明,1921年7月間13位代表(其中12名正式代表,1名陳獨秀的個人代表)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真正起了開天辟地的作用。
由于那時創建共產黨是新鮮事物,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思想狀態也各式各樣。有的一心革命,有的出于好奇;有人意志堅定,有人三心二意……在后來的中國歷史進程中大浪淘沙,中共一大代表有的革命、有人不革命、還有反革命。
在13名中共一大代表中,毛澤東、董必武二人始終在革命斗爭中居于共產黨的重要領導地位,勝利走完了奪取政權的全過程。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轟鳴之后,毛澤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敬仰的最偉大的領袖,董必武則被全黨尊稱為“董老”。毛澤東擔任了新中國的開國主席;董必武在上世紀50年代擔任了國家副主席,后來又曾代理主席。在一大代表中,他們二人可謂是有著最光榮、最驕傲經歷的碩果僅存者。
為何毛澤東能成一大代表?
毛澤東成為參加中共一大的湖南代表,絕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他走出山鄉追求新學、又在北京大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再返湘建立共產主義組織的必然。
一個人經歷的環境決定思想走向。毛澤東登上中國政治舞臺時,恰處于我們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多難興邦的歲月。
毛澤東出生于湘潭縣韶山沖一務農之家,此后身歷農、兵、學三界。他少年讀私塾,16歲進入新式的東山小學堂。在當時普遍矮小的南方人中,毛澤東身材高大,又清秀英俊。按郭沫若當年所記的見面第一印象,是“貌如婦人好女”。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毛澤東出于對黑暗的清王朝的憎惡,加入湖南新軍當兵半年。在中共一大代表中,毛澤東是惟一當過兵的人,后來他能在黨內出色地領導革命軍隊和進行戰爭,很大程度是由這段經歷奠定了基礎。
毛澤東于1912年退伍到長沙入師范學校。1918年從師范畢業,隨即到北京。經他后來的岳父楊昌濟介紹和李大釗同意,在北大圖書館當了一名管理員。每天除了掃地、擦桌子和整理圖書,主要負責管理報紙和登記。據毛澤東在陜北時向美國記者斯諾回憶的情景是——“我的職位如此之低,以致人們都不屑和我來往”、“我并不因此而喪氣,我仍然參加哲學研究會和新聞學研究會,想藉此能聽大學里的課程。”此時,陳獨秀和李大釗總是耐心地回答這位湖南青年的問題,并熱情地向他傳授新思想。毛澤東特別深情地回憶了陳獨秀,認為“他給我的影響也許比那里任何人所給我的都大”。這位湖南青年由此找到通向新思想之門,并找到了引路人。
1919年4月,毛澤東回到長沙,在小學找了個歷史教員職位。隨后“五四運動”爆發,他創辦了《湘江評論》,不過還是欣賞激進的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同年12月毛澤東再次來到北京,拜訪李大釗并匯報了湖南青年運動的情況,還參加了北大學生鄧中夏、羅章龍、何孟雄等舉辦的“亢慕義齋”( 英文“共產主義”Communism的諧音),按毛澤東后來回憶說“從此建立了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堅定了信仰的毛澤東,于1920年夏天到上海同陳獨秀相商,隨即返回長沙,聯絡新民學會的朋友相繼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俄羅斯研究會,10月間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毛澤東領導的長沙青年團組織隨后便轉為共產黨。
補白
“新村試驗”中斷 “湖南自治”失敗
1918年6月毛澤東從一師畢業后,曾偕同蔡和森、張昆弟等人,寄居岳麓書院半學齋湖南大學籌備處,想建立一個半工半讀、平等友愛的新村。他們在這里自學,討論改造社會的問題,自己挑水拾柴,用蠶豆拌大米煮著吃。這一試驗,很快因組織赴法勤工儉學的事情中斷了。
1920年驅張(張敬堯)運動成功后,毛澤東號召湖南帶個頭,率先建立“湖南共和國”。他設想:在這個國家里,廢除軍閥統治,建立以民為主的真政府。自辦銀行,自置實業,自搞教育,健全縣、鄉自治機關,成立工會、農會,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權利等。
湖南自治運動很快以失敗而告終,而毛澤東也終于擺脫對社會改良道路的最后一點幻想,義無反顧地走上革命的道路。1920年11月25日,他在給新民學會會員向警予的信中總結湖南自治運動失敗的教訓得出結論:“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環境一法。”
一大代表平均年齡恰是毛澤東的年齡
毛澤東是1921年6月接到赴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通知的。6月29日下午6點,他和何叔衡一道在長沙小西門碼頭,趁著暮色,登上開往上海的小火輪。當時和何叔衡同在《湖南通俗報》工作的謝覺哉在日記里寫道:“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潤之,赴全國○○○○○之招。”這五個圓圈,謝覺哉后來解釋說是“共產主義者”,當時他知道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
這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最年長的何叔衡不過45歲,最年輕的劉仁靜只有19歲。十五位與會者(13名代表加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編者注)的平均年齡28歲,正巧是毛澤東的年齡。以后改變整個中國面貌的中國共產黨,最初就是由這樣一些年輕人成立起來的,是一色的知識分子。
毛澤東除擔任記錄外,只作過一次發言,介紹長沙共產主義小組的情況。毛澤東給與會者留下的印象是老成持重,沉默寡言。
毛澤東在“一大”上擔任秘書長?
毛澤東在一大會上擔任書記員的說法由來已久,不過,1929年張國燾在莫斯科講中共黨史時曾經說過“毛澤東在一大會上還擔任了秘書長”。
在一大會上,毛澤東擔任書記員的說法由來已久,這也是迄今被普遍認可的一種說法。不過,1929年張國燾在莫斯科講中共黨史時曾經說過“毛澤東在一大會上還擔任了秘書長”。實際上,當時處于一種非正規的環境下,名稱都是臨時定的,不管怎么叫,反正毛澤東擔任的實際工作就是會議記錄。
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毛澤東當選組織部長,因陳獨秀不大管事,他實際上主持了全黨工作。
從1921年至1976年這長達55年中,毛澤東的名字一直與黨的歷史連在一起。經過開展農民運動、組織暴動、開創根據地和建立紅軍,他受到全黨擁戴,于1931年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成為中國革命政權的最高領袖,“毛主席”之稱從此傳出。1935年在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又確立了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他領導下,中國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并邁開了建設國家的新步伐,其理論和實踐的正確為舉世公認。在探索建設道路中,毛澤東有過失誤,然而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中國億萬人民始終敬仰和懷念這位改變了國家和世界面貌的偉人。
6位親人為國犧牲
作為共和國的締造者和最高領袖,毛澤東為革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光是為革命犧牲的親人就有6人之多,包括妻子楊開慧、大弟毛澤民、二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長子毛岸英、侄兒毛楚雄。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