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妙凈院既是逢簡的一處景點,也是宗教圣地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鄭勇亮) 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順德的一山一水,一廟一橋都蘊含著嶺南古韻。正是重視歷史文化的建設,順德斥資千萬,在杏壇鎮逢簡村打造一個集中展示順德嶺南文化的嶺南文化藝術展覽中心,而逢簡進士牌樓的重建和覺妙凈院的擴建,更為“順德周莊”逢簡增添了不少神韻魅力。
嶺南文化藝術展覽中心5月落成
嶺南文化藝術展覽中心項目位于杏壇鎮逢簡水鄉,作為嶺南水鄉逢簡文化創意公園村東部啟動區建設重點項目之一,設計結合了逢簡嶺南水鄉風味,形成一個具水鄉特色的藝術家村落,與創意文化公園村的“村”概念相呼應。項目規劃建筑面積5071.73平方米,建筑層數為三層,仿古建筑風格,設置有門廊、展覽廳、藝術家工作室、文物交易所和餐廳。項目由區財政資金扶持建設,工程總造價近1000萬元。
據施工單位主管劉東明介紹,嶺南文化藝術展覽中心預計今年5月前全部竣工。屆時,有關杏壇乃至順德的嶺南文化的文化元素都將在這里一一呈現。
設計中不僅汲取了嶺南建筑典型的立面元素,同時將其精髓發揚光大。通過屋頂露臺、陽臺、平臺的設計方式,充分利用屋頂的二次立面空間,將建筑室內空間同室外空間相互融合,創造一個人與自然相互交流的建筑環境,體現其開放、實用的特質,構成層層疊疊的屋頂錯落效果,以低矮的建筑形態,窄長的巷道空間,與逢簡村現狀的居民村落形態相呼應。
據介紹,項目將打造成為省級文化交易平臺和嶺南文化展示中心。
銘記十三位進士,重建進士牌樓
其實,在重視歷史文化建設方面,順德逢簡還不止于此。逢簡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小小村落出了不少進士、舉人,曾出過馮氏一門八秀才,梁家三兄弟同是翰林的盛況。同時,成名后的逢簡人,也不忘回家鄉蓋祖屋、修橋、建祠堂、牌樓,因此,古建筑成了具有逢簡特色的一大景觀。
據逢簡村《宋招討梁公族譜》記載,進士牌樓建于明代嘉靖十一年(公園1533年),始建人梁喬升,正德辛巳(1521)科進士,官任北京戶刑工部主事,因在京主辦建修宮殿有功,皇帝恩賜回鄉建恩榮牌樓,以彰其德。
逢簡進士牌樓被譽為廣東四大木結構牌樓,為三疊牌樓,主料為柚木結構,斗拱飛檐,并合而成,可惜在文革期間被拆毀,現只剩下石基底座。為銘記逢簡村歷史上的十三位進士,還原進士牌樓的歷史面貌,重塑其歷史文化,逢簡村擬計劃重建進士牌樓。
據逢簡村委會書記梁永雄介紹,進士牌樓重建項目將于本月(3月)24日正式向社會公開招標,一旦中標即可進場施工作業,工期預計一年左右。“祖先留下的文物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理應該珍惜保護好,重建進士牌樓,重現其昔日的風采,以激勵后人奮發向上。”梁永雄認為,重修進士牌樓,保護歷史文物既是一份責任也是一種歷史使命。
覺妙凈院擴建或明年內完成
在歷史文物、建筑的保育工作中,順德逢簡也正在推進覺妙凈院的擴建工作。
覺妙凈院始建于1852年(即咸豐二年),該院原名“勝樂庵”,到解放時據傳已經歷六任主持,毀于文革時期,于1990年取得佛協、宗教局同意于原地重建。該院占地約10畝,建筑面積約10000平方米,分為大雄寶殿、講經堂,釋家殿堂,觀音殿、地藏殿、祖堂、功德堂等。至今建筑占地約6000平方米,改造擴建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
據覺妙凈院信妙師傅介紹,目前已完成一半改造擴建工程,工程計劃在明年年底前能全部完工。覺妙凈院是逢簡村的景點之一,富含宗教色彩的覺妙凈院為逢簡增添了幾分神秘古韻。
■簡介
覺妙凈院“二覺”說
從凈院更名淺探其由,覺妙妙在佛祠中有“二覺”之說,即“等覺和妙覺”。等覺者菩薩之極位,妙者是佛也。亦從門聯淺探其意,覺悟即如來,妙法渡眾生。覺者是佛,如來同樣也是佛。妙法是佛法之別稱,不過從聯意中體現從小乘云自渡向大乘之普渡發展,是佛教的自我革命過程。又從蓮池觀音之門對中“證二諦圓通”,即圣義諦與俗諦。俗諦者“明即空之有”。圣諦者“明即有之空”。是對自然,物質社會之理解有不盡相同,故稱二諦之別也。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