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陽光下,人民禮堂仍舊有些落寞
屹立上方的幾個大字,正是順德精神的體現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1958年興工,翌年落成,會堂可召開5000人的會議,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縣級會堂……”兩位前來散步的年輕人,一字一句地念著人民禮堂介紹石碑上的字幕。對于他們來說,很難將大門緊閉的人民禮堂,與曾經的“威水史”掛鉤。然而,在順德老一輩心中,這里承載了不少的驕傲。
重新回歸
將成為藝術文化發展陣地
落滿灰塵的白墻紅窗,銹跡斑斑的鐵鎖,盡管在大中午的陽光照耀下,人民禮堂還是讓人感到些許的落寞。在逃過被拆掉的劫難之后,已經變身為“順德藝術展覽中心”的人民禮堂,在一段熱鬧過后依舊冷清。尤其是隨著新城區的發展,人民禮堂因存在安全隱患等因素,逐漸沒了聲息。
2012年,人民禮堂移交給大良街道辦管理。為了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大良街道開始招標對其進行改造。而近日,順德城市網記者從大良宣傳文體辦相關負責人了解到,人民禮堂今年下半年就要開始一期改造,屆時該處將被打造成群眾文化中心,包括演繹、展覽、培訓、文化休閑等多種功能。
“很期待,一直想在走進去瞧瞧。”正在禮堂門口鍛煉身體的李阿姨聽此消息后特別開心,她希望改造完成的人民禮堂能夠熱鬧起來,能讓老百姓依舊驕傲。她說每次過來還是會站在窗口瞧一瞧,盼著里面有動靜,可是每次都只能望見一眼的灰塵和陰暗。“你們年輕人不懂,那時候的人民禮堂建成可是一件大事,很轟動的。”
時代標志
當時全國最大的縣級禮堂
“這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縣級禮堂,據說興建時的一些技術難題,連北京人民大會堂也避開了。”李阿姨及其朋友笑著說到,雖然我們不是技術人員,但我們也略知一二,“那時候,順德能建成這么雄偉的禮堂,很值得驕傲呢。”
據了解,禮堂的鋼筋混凝土薄殼拱頂中央頂部,開了個直徑為5.4米、高1.3米的通風窗,周圍還開了8個大采光窗。其結構設計,在當時是個世界難題,連北京人民大會堂也避開了這種設計。對此,禮堂的建成不僅是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筑行業的一項重大科技成果,其一些建筑技術領先世界水平,在國內更屬首創。
“它的模型被送到北京展覽,后來又在倫敦世界建筑博覽會上展出,作為成功的薄殼結構,它還被載入大學教材《鋼筋混凝土結構》一書中。”《認識順德人民禮堂》一文這樣講到。而當時由于順德人民禮堂具有眾多卓越特性,當年國家建筑工程部還把它印入《十年建筑》畫冊。
精神傳遞
順德精神和發展的見證者
在當時那個年代,不僅經濟情況受限制、施工材料緊缺,而且沒有現在先進的建筑設備,很多工序都要靠人工完成。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禮堂還是順利落成了。“除了建筑工人,來自各個公社的民工都上了,從早上天微微亮一直忙到晚上很晚才回來。”李阿姨很驕傲的說,當初自己家也有人參與了施工建設。
“你看,那上面寫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八個字,就是當時最好的體現。”李阿姨拉著記者退后抬頭看,笑著說這幾年,順德變化很快,可以說是這精神一直都沒有變過。
對此,李阿姨也表示,改造后的人民禮堂無論打造成什么樣的文化陣地,希望都不要脫離這八個字。“無論形態怎么變,只有讓老百姓感受真正的實惠,才能讓人民禮堂繼續活在每個人的心中。”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