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頭燈拍得1880元
今年廟誕花燈從中山沙溪訂制而來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歐陽萱) 昨日(5月13日),為期4天的倫教仕版城隍廟誕30周年志慶活動順利閉幕,末天的廟誕活動豐富多彩,有精彩的戲班表演、百余圍的廟誕酒席,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花燈競投活動。
現場:花燈競投價格大大下降
廟會管理處負責人、本屆廟誕籌備委員會負責人何潔萍何姨表示,今年共有17只花燈(又稱花炮),其中4只參與競投,其余13只由市民抓鬮獲得。
在現場可以看到,懸掛著的17只花燈分別寫有“添丁發財”、“生意興隆”、“身體健康”、“一帆風順”等吉祥字眼,這也是每只花燈代表的寓意。
今年投得“頭燈”的是來自倫教荔村的何女士和她的媳婦,她們以1880元的價格喜獲最大的花燈,余下的3個花燈也分別以1380元、900元和600元的價格落入來自各地的善信手中。相較去年8888元的頭燈,今年的價格可謂是相形見絀。
傳統:舊時競投花燈祈愿生子
投花燈的人少了,何姨心里很不好受,她向順德城市網記者介紹,城隍廟競投花燈的歷史延續已久,舊時是炮竹的形式,所以叫花炮。
舊時人祈愿生子,來城隍廟點放花炮,“花炮‘嘭’地飛上天空,人們認為這是吉祥的表現,他們向城隍公許愿,多是祈禱添丁生子,家宅平安,”講起傳統,何姨滔滔不絕,“以前的花炮很大,有時人旺的時候,花炮塔會沖破棚頂,燃放后飛上天空,落下來時很多人都會去撿。”
據了解,頭年投得花燈的善信第二年還要廟里還愿,感謝城隍公一年的保佑。
投燈前市民虔誠參拜城隍公
現狀:花燈競投參與熱度趨低
何姨表示,投花燈的傳統越來越少人知道了,即便知道也很少人再來參與,這種情況早已預見。
當前花燈競投參與度越來越低,何姨有些傷感,旁邊的阿叔替她補充道:“現在都講文明,講環保了,政府不再允許燃放這些花炮,我們就改用插電燃亮花燈,也很漂亮,但是投燈的人少了。”
投燈的人少了,相應地制造花燈的人就少了。何姨告訴記者,順德造花燈的人幾乎沒有了,今年的花燈是她趕赴中山沙溪定做的,價格很貴,頭燈的定做價格就要千余元。
期盼:愿為善的傳統代代延續
何女士(今年頭燈獲得者)對記者說,“我是仕版村的人,現在住在荔村,但是每年我們都會來,我覺得文化傳統應該延續,所以今年我也帶著我的媳婦來,這也是我第一次投燈,明年我要來還愿,以后也會來。
林姓夫婦向記者透露,他們本身不是倫教人,聽朋友說今年是三十周年誕,就帶孩子過來感受一下氣氛,也希望做些善事,幫助廟宇的修繕。
城隍廟自在庵佛堂全啟師傅提到,人們不是迷信,只是想在生活風調雨順的同時,關注這些傳統文化。“廟宇的善款每年減少,但是何姨和委員會把善款都用于廟宇的修繕和仕版村多條道路、橋梁的建設,我們也都希望政府和居民能夠更多地關注和參與這樣的公益事業。”
■記者手記:
城隍廟管理處的委員們感到,仕版城隍廟誕投花燈這一傳統民俗活動的參與度逐年降溫,體現在市民對于傳統習俗重視程度的降低,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感和榮譽感的降低。城隍廟管理處的委員們多為像何姨一樣的獨居老人,他們的兒女常年不在身邊,依靠這些民俗活動,他們找到存在感,而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民俗缺乏的敬畏之心,更多地會刺痛這些老者的心。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