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利榮聰) 響銅鑼、賽龍舟,粽香幽幽從遠飄來。起鼓聲、齊喝彩,文化汨汨浸潤心間。帶著六·一兒童節的歡樂,端午節又再次走近了我們。為了迎接這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5月31日至6月1日,順德區將在順德新城區的順峰山公園桂畔湖和青云湖、順峰山公園牌坊廣場,以及德勝文化廣場同期舉行2014年歡樂龍舟文化節,為市民奉上一個豐富多彩的文體盛會。
順德城市網記者從順德區委宣傳部了解到,本屆歡樂龍舟文化節糅合了“龍舟”和“歡樂”的元素,除了有龍舟競賽“壓場”外,彩龍巡游、龍舟文化精品攝影展、“我運動、我快樂”體育秀、歡樂快閃、齊洗龍舟水、美食展等多項文體活動將會輪番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在順峰山公園五行橋前廣場的活動現場,主辦方還為市民準備了一個“非一般的精彩”——非遺盛會樂不停活動,帶領大家領略順德非一般精彩的民俗文化。
屆時,八音鑼鼓、人龍舞、魚燈舞、飄色、柜色等來自順德各鎮街的特色民俗,將會在龍舟文化節活動期間的9:30-10:00、10:30-11:00、15:00-15:30、16:00-16:30時間段里集體亮相。而從5月27日起,順德城市網亦會隨同大家一起去認識這些登上龍舟文化節舞臺的順德民俗經典。
八音鑼鼓
★八音鑼鼓迎佳節
順德的八音鑼鼓,是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柜前后裝有抬杠供兩人抬柜之用,柜上裝有小鼓、銅鑼、銅鈸、木魚等敲擊樂器。八音鑼鼓的表現形式以吹、打、拉、彈為主,是民間神誕廟會的主角之一。它以“鑼鼓柜”為流動舞臺,游走在順德鄉間街巷。掌板、嗩吶手、鑼手、鼓手、镲手圍繞鑼鼓柜,邊走邊奏,樂聲古樸、粗獷、熱烈,與喜慶的場面相得益彰。
鑼鼓柜裝飾華麗,且均有文雅閑適的名號。鑼鼓柜的演奏盛行于清朝康熙年間,以杏壇、均安兩地最為有名。光緒年間,杏壇高贊村的鑼鼓柜遠赴廣西演奏,一舉奪得“兩粵升魁”錦標。
此次在2014歡樂龍舟文化節現場亮相的是杏壇麥村的“太平別墅”鑼鼓柜。據悉,這是目前順德僅存的八個百年以上的鑼鼓柜之一,柜內雕有歷史故事、戎馬人物、瑞獸、仙人、花卉圖案等,雕刻技藝精湛,人物造型生動入微,1935年曾應邀到香港參加英皇銀禧大典。
柜色
★精巧柜色傳古韻
位于杏壇鎮東北角的北水村,其柜色在順德頗具名氣。由于村中小巷縱橫,普通飄色難以施展,于是北水村民選擇了小巧玲瓏的柜色,用作巡游祈福。每年春節初四、初五、初六三天中的吉日,柜色隊伍從北帝廟出發,巡遍村中15個坊社,以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村民安康。
據了解,柜色所用的柜稱為斗柜,長約1.5米,寬約1米。每斗柜均有一個主題,諸如“童子拜觀音”、“仙女散花”、“游龍戲鳳”等等。年約5-8歲、精靈乖巧的孩童經過一番濃妝淡抹的精心打扮后,會身穿古裝,站在斗柜上扮演該主題的人物。他們的造型精巧艷麗、典雅,糅合了戲劇、裝飾的藝術特色。
飄色
★俏麗飄色展妙技
飄色堪稱“凝固的戲劇,活動的雕塑”,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的古老民間藝術。飄指脫離地面,盡展凌空之美。童男童女站在色臺的支架“色梗”上,凌空而立,戲服的遮擋使觀眾看不見的色梗支撐,營造出“飄”的效果。
色則是精心巧妙的偽裝,俊俏活潑的小孩,化身為蓮花童子、哪吒、觀音等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人物。目前,順德多地鄉鎮仍保留著飄色巡演的習俗,其中,容桂的飄色以色柜作為展示舞臺,展示“飄”與“色”的完美結合。
事實上,柜色和飄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區別關鍵在于能植表演者“飄”在空中的道具———色桿。色桿由普通的細孔水管與自行車車座的組裝,飄色表演者能夠“飄”在上面,實際上是色桿把表演者穩穩當當地撐在了上面。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