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檢查企業環保治理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甘昆德) “有沒有顯現的污染?有沒有群眾反應投訴?檢測都達到驗收標準了?”樂從環運分局副局長韋國偉一連串的問題,拋向剛從企業現場驗收歸來的執法人員,逐一問清后,才翻開那厚厚的一沓環保驗收材料。
審批管理
“總把關”企業環保
“如果環評后,不達到標,在三個月整改期內,他(企業)又沒有任何觸動,不論它是什么單位什么企業,不用來申請第二次了。”韋國偉在材料中很快發現了問題,他要從“審批”上嚴格把關投產企業。
按照企業投入生產前的環保程序,取得工商證后,先由有資質的公司專家進行環評,提出對項目進行環保治理的方案,并即刻發證,環評后企業有3個月時間進行整改,三個月之內驗收達標后方可投產。
然而,此前環保治理并不很嚴格,有的三個月內沒有落實整改也進行了投產,“以前環評之后,執法監管力度不強,企業整改不足便投產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的企業連環評證都丟失了。”
為此,樂從環運分局在環評后便發出《告知書》,明晰企業環保責任,現今一個月都有20多家企業申請。“現在明確要求企業簽告知書,告知書要廠方簽名,然后部門重點跟進執法監督。如果不這樣,十年前的錯誤,現在又重犯了。”
常態監管
指標相驗證細致化
在樂從除了企業污染在線監控系統外,一系列的環保指標互驗也是環保后期監管的重要手段。例如,危險廢物管理,企業簽訂的年度合同,即將到期樂從環運分局便開始督促企業去簽第二分合同。“工廠的污物,要與每年定期提交轉移出去的廢物吻合,還要與環評報告相吻合。”
環保工作的細致,甚至落實到環保設備活性炭檢查上,韋國偉舉例道:“比如活性炭使用的數量,根據環評報告提供的數據就能監督到企業,如果十天之內都沒有更換活性炭,就等于是環保設備沒有在使用了,這時候就要去執法監督。”
環保工作“兩手抓”,一個審批手續的,一個是后期管理的,尤其是在環保驗收之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細致化的后續管理。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