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區委常委、英德市委副書記、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潘東生將自己比作耕耘的“英德打工仔”
“兩德”合作區建設熱火朝天,紅島實業年底將投產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鄒建華) 潘東生這個名字,曾經和順德紀檢改革緊密相連。這位擔任順德區委常委足足7年的老紀委書記,曾經推動順德一系列紀檢制度改革。他在順德區紀委書記任上,在全國率先推動同一級紀委向同級黨委和政府部門直接派駐紀檢組和監察室的改革,并成功“收編”了各鎮街等紀檢人員隊伍,建立了紀檢監察工作由區紀委垂直直接領導的管理機制,初步形成適應大部制改革的全方位紀檢監察監督格局。
今年5月,潘東生受命以順德區委常委身份(隨后還以英德市委副書記的身份),執掌廣東順德清遠(英德)經濟合作區,擔任順德清遠(英德)經濟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從主管紀檢監察工作到執掌和主導廣東省委省政府寄予深切期望的“兩德”經濟合作區,潘東生的工作無疑出現了大轉折, 在這樣的轉折過程中,潘東生本人對自己工作的轉變有怎么樣的理解?他對“兩德”經濟合作區的發展有怎么樣的思路和規劃?
順德城市網記者在“兩德”合作區即將迎來3歲生日(12月24日)前夕,專程前往英德英紅鎮,和潘東生面對面有過近兩個小時的交流。昨日(12月9日),順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勇也特別帶順德城市網記者前往“兩德”合作區,希望記者加大對“兩德”合作區的宣傳。
■從主管紀檢工作“轉型”
執掌“兩德”合作區是一次挑戰
順德城市網:潘書記您好,我知道這次接受我們專訪還是您來“兩德”合作區后,第一次接受媒體專訪。其實大家對您從順德區紀委書記到執掌“兩德”合作區這一事,一直有些好奇,能否和我們說說其中緣由?
潘東生:其實調崗是我自己提出的。從工作方面來說,我從2007年來到順德,一直從事紀委工作,已有7年時間,期間致力推動紀檢領域的改革,提升紀委權威性、獨立性、監督面及監察效果。我們為此收編了各鎮街等紀檢人員隊伍,而且擴充了隊伍,完善了監督機制,建立起全方位監督體系。
順德紀檢改革的架構搭建完畢后,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我們的改革方向與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這對我自己算是有了一個交代。另外,我覺得,自己畢竟在一崗位有7年了,怕思維固化了,是該換換環境了。
組織上讓我到“兩德”合作區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但我從2007年開始就負責英德扶貧,對英德也是有感情的。到英德其中的艱苦我也明白,但我并不怕艱苦,我當時的想法也簡單,就是接受挑戰,要把工作做好,要干一行愛一行。當時,我唯一提了一個要求,就是保留順德區常委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有利于“兩德”合作區今后招商等工作的開展。
■從坐高鐵的人增加
看順德對英德的幫扶力度不斷加大
順德城市網:我們來時和您一路坐高鐵,感覺非常快,也注意到下高鐵后英德市馬路寬闊,道路兩邊建筑物林立,商品樓也多了很多,您對英德這幾年發展感受如何?
潘東生:確實,英德如今的發展與變化很快。以前高鐵開通前,我參加扶貧到英德,要驅車近3個小時,到了英德市區,到扶貧工作點還需花1、2個小時才能夠下到村里,那時候難尋現代建筑,外來人也不多。
但如今不同了,高鐵通了,廣樂高速通了,基礎設施好了,人氣足了,來英德投資的民間企業也多了。最初我們坐高鐵,車里只有零零散散幾個人,但如今都到了難買到票的地步了。很多順德人會來英德,我經常在車廂里遇見順德人,大家互相打招呼。
這樣的改變其實離不開順德政府的引領,有了政府引導,順德企業便會關注英德,了解英德,繼而增加在英德投資的信心。比如,英德環境好,順德不少企業就在英德投資養豬等,發展生態農業,在安全食品方面做文章。這些都讓我們很高興。
而從“兩德”合作區建設方面,也看出英德的土地已“熱”起來。目前,“兩德”合作區入園項目共23家,總投資額約238億元,且90%的企業都已動工。按照目前進度,預計到年底,紅島實業有限公司可實現投試產,有8-10家企業實現首期主體廠房封頂,并開始安裝生產設備。另外,最主要的“四路”(橫縱各兩條道路)年底可實現主要路段基本拉通,華電項目也獲得審批了。
■形勢嚴峻:“我們只能背水一戰”
順德城市網:但是您以前來英德是扶貧,而現在來“兩德”合作區是主持園區工作,而且恰逢現在經濟比較低迷,說實際,我們做傳媒的都為您的工作捏一把汗,請問您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有怎么樣的理解和判斷?
潘東生:真的謝謝大家的關心。確實,當時面臨的形勢嚴峻。一方面“兩德”合作區是省委省政府、兩地政府非常重視的項目,被看作是廣東解放思想產物、改革創新舉措、區域合作典范。各方也給予“兩德”合作區非常多的優惠政策扶持,要求合作區加快建設,早見成效。
而另一方面是近幾年經濟環境不好,不少企業選擇保守過冬,曾經有一些順德的企業來考察后,要么選擇不投資,要么選擇進駐后不動工。這是因為一些企業規模并不是很大,抗風險能力不強;高速未開通也使得物流成本大。一系列客觀原因導致合作區建設進度目前還比較慢。
對我們園區來說,更加緊迫的是,去年,合作區被列為全省36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之一,且接受考核,我來合作區后看了下今年的進度,發現第二季度才完成全年任務的百分之九點多,我當時心里就想,不管怎樣,努力干,做好今年被通報的心理準備,明年合作區肯定會有效果。但沒想到今年8月,合作區就被通報,而且通報的是去年的考核成績,這意味著2014年的考核不能再被通報,否則連續2年被通報,合作區會失掉“省重點園區”之名。因此,我們只能背水一戰,因為無路可退了。如果失掉“省重點園區”的優惠政策,對園區形象、兩地政府都將產生很不好影響。所以,這段時間我們是最緊張的,也是我必須想方設法激發了大家的斗志的時候。
■克服困難:把自己定位于“英德的打工仔”
順德城市網: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潘東生:征地拆遷問題仍然是最大的難題。在“四路”建設方面,征地拆遷問題一直拖著,當時我們要求一定要在年底拉通四條路,使路網成形,并建立倒逼機制、問責機制。
但是在推進過程中,當地干部有的表示“沒辦法”,他們沒有辦法我就找來當地的紀委。用紀律工作推進園區工作。我們確實沒退路,雖然我們理解拆遷工作難做,但也不能一直沒成效。為此,我們反反復復開了很多次會議,提升大家的責任感、緊迫感,最終突破了一些問題,促進了征地拆遷工作的推進。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加強部門溝通、爭取省經信委、發改委、包括英德一些部門的支持也很重要。為此,我自己親自走訪了英德很多個相關部門,包括水務、通信、供電、林業等單位,尋求他們對園區開發建設工作的支持。說實話,雖然我是英德市副書記、兩德合作區的領導,但只有尊重他們,他們尊重你、支持你,這個領導才有用。所以我把自己定位于“英德的打工仔”。
還有就是之前合作區的華電集中供熱項目也是一直拖著,后來我們經過與省有關部門積極溝通,最終批下來了。這個項目投資30多億,對合作區非常重要,是基礎配套最重要項目之一。
■回歸到人:要提升士氣凝聚共識激發斗志
順德城市網:我們到現場看了一圈,現在園區有些熱火朝天的景象,有公司明顯將要投產了。園區還是原來的園區,很多員工說,您一來大家好像突然爆發出戰斗力了,對此你怎么看大家對您的評價?
潘東生:也并非突然,是時機在慢慢成熟吧。前期大家都做了非常多有關規劃、招商、協調等方面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也是接過“接力棒”。但確實在這場戰斗中,人員的共識、斗志與努力是取得成績的最重要原因,在這方面,我們也花了不少心思。
剛提到與英德市政府部門的溝通,我們溝通時就表達說,合作區建設得好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英德,而順德投入人力、物力,光四條路網建設就投資了7億多,英德本地人應該與我們達成共識,一同努力推進合作區建設。如此一通推心置腹的走訪交談,讓英德各部門給予了我們很大支持。再比如通訊企業關于遷移管網時,原來存在漫天要價的問題,我們就堅持要求有關部門先做工作,保證他們能獲取在同等條件下能收獲的回報。
而在內部,經過近3年時間,部分工作人員因到了預期返回順德的時間點,出現迷茫、懈怠的心態,我們也通過舉辦主題演講比賽、文化活動等,強化工作人員“為英德留下什么、無愧工作、無悔青春”的意識,激發大家的斗志,凝聚人心。同時和組織部溝通,進一步明確干部交流機制。
同時,我們特別注重做好“安商、穩商”的工作。針對部分進駐企業出現了信心不足的現象,我們走訪了每一家進駐企業,為他們排憂解難,針對企業提出的資金不足問題,我們和銀行商量,給予企業拍地款7成資金作為貸款,讓企業用作投入廠房建設,并設置年底建成獎勵機制。經過幾個月努力,現在90%以上企業全部動工了,春節前,8家企業將封頂建成,你們參觀過的紅島實業更是會率先投產,成為園區第一間投入生產的企業。
■未來思考:山水融合+產城融合的新城
順德城市網:“兩德”合作區面積36平方公里,曾經被稱為順德第11鎮,對于“兩德”合作區今后的發展,您有怎樣的思考?
潘東生:我們對合作區的定位是打造山水融合、產城融合的新城,并不是僅僅打造成工業園區,其實工業園區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我們將非常注重環保工作,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目前由奧園集團投資的超百億項目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將是我們打造產城融合的新城的重要抓手。我們會在園區發展旅游服務業,目前正完善這方面規劃。我們還打算利用合作區區位優勢,山好、水好、空氣好、土壤好的環境優勢,探索發展金融服務等其他高端服務行業。
說實在的,接下來,我們肯定還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們會想辦法克服困難,只要把環境保護好,把項目落實好,相信合作區的“順德服務、清遠成本,政策疊加”的優勢會也會越來越得到體現,合作區的前景也會越來越好。
另外,我想說“兩德”合作區真的是順德自己的合作區,是順德主導、規劃、招商、建設、運營的合作區,也是為了順德實現產業轉移、產業轉型升級而建設的合作區。合作區的建設也需要順德各方力量的支持,希望順德各方多關注、關心、支持“兩德”合作區的發展,我們也會加大宣傳力度,讓順德更加了解合作區。可以說,縱使接下來我們會遇到大項目招商不足、融資難、征地拆遷難等問題,但我們目前已取得相應經驗,相信在兩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社會的關心支持下,我們能將這一“新城”建設好。
★記者手記
曲曲折折終于完成的采訪
記者約潘東生的過程可謂“曲折”,可并不是他難說話,而是他真的太忙。如果說想了解潘東生及他的工作情況,或許可從記者與他相約的過程看出端倪。
最初,在11月28日于“兩德”合作區舉辦的招商推介會上,記者向他提出意愿時,他便一口答應,略思索后便給出具體時間。沒想到當記者買好去往英德的高鐵票后,他又急著致電記者表示抱歉,因為他要在約好的那天回順德辦重要的事,并再次給出約定時間說:過幾天他還要回順德,要不就在順德見面,也省得你們跑。
正當記者在約定當天驅車前往順德區政府內他辦公室時,他再次致電記者表示抱歉,并說他因為臨時接到通知,需立即回“兩德”合作區。為此,我們再次約定第二天再在“兩德合”作區見面。
當記者一早從廣州南到英德西,走出高鐵站時,意外發現有人拍了記者肩膀——正是潘東生書記。他很熱情,露出一臉笑容。原來,他并不是在英德等著記者,而是前一晚回順德參加了區委領導交接會議,一大早從順德坐高鐵回英德,當天除了接受記者采訪,他上午還要會見順德農商行的領導談合作事宜。他說:“兩地跑”是“兩德”合作區工作人員常有的事,大部分人已是這樣跑了三四年,“‘兩德’合作區的一點一滴正是這樣跑出來的……”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