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的南沙島江景(甘培田 攝)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張瓊) 南沙島,三百年前無人問津的小沙洲,如今成為風光旖旎的田園小島,乘坐著公交車前往南沙島,橋東的高樓大廈遠遠地被拋在了身后,南沙島緩緩地迎面走來。一洼洼墨綠的池塘從島的邊緣鋪展開,池塘邊帶著草帽的農民彎腰忙碌著,偶爾直起身子與你對視。這里的人世世代代種桑養魚,至今仍保留著原始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在制造業發達的順德,這樣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實在難得一見。
鄧伯是南沙島土生土長的島民,人生的大半輩子都在這座小島上度過,在這個四面環水的小島,以前與外界相互交流的唯一途徑就是渡口,渡口也成為了南沙島人記憶的一部分。一杯清茶相伴,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將南沙島渡口的歷史娓娓道來。
講訴南沙島故事的鄧伯
南沙村,據歷史記載,這里在三百多年是一塊河流沖積而成的沙洲。最早是均安鎮的一個姓梁的人過來這里開墾發展。“從有記載的歷史開始,南沙島就已經有渡口了,因為這里四面環水,跟外界的交流就只能靠船。”鄧伯說道,“雖然當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但并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船只。”
鄧伯解釋道,當時的船就相當于現在的的士,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家才有的。“不過,沒有船也沒關系,在這里大家基本上有困難的,就招呼一聲,周圍的人就會前來幫忙。有些人想要過去對岸只消喊一句,說是要到對岸去,別人就會來渡船送你過去。”現在的南沙島這樣的民風依舊,只要哪家需要幫把手,一聲招呼,左鄰右舍就前來幫忙。
“就這樣,久而久之,就在出入人流量多的地方,就出現了專門接送的船夫。到解放前后,南沙島至少有10個比較大的渡口,起碼有7艘船。”鄧伯說道。
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因為渡口有些崩塌了,過河的人減少了就撤銷了渡口,最后南沙島基本上就剩下四個比較大的渡口。“這里的渡口基本上是以所在村落的名字來命名,分別是南沙尾渡口、石達渡口、凌海渡口、福興渡口。”
美麗南沙,田園風光(甘培田 攝)
說起搭乘渡口的費時不便,鄧伯的兒子是這樣形容的——“南沙島的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浪費在渡口上”,雖然有些夸張,但南沙島人靠渡船出行的不方便只有南沙島人最清楚。“以前在沒有通橋之前,我們到均安鎮辦一件事至少要花掉半天的時間。從我們凌沿村這里走到渡口大概到15分鐘的時間。在我小的時候,在還沒有機動船,渡河基本上是靠人力劃船過去,最快也要20分鐘的時間,如果運氣不好碰上人多的時候,或者趕不上船,又要花費半個小時。”鄧伯無奈地說道。“到了1983年,開始有了用柴油的機動船,機動船不僅速度快了,可以載單車、摩托車,過到對岸的時間也減少了。這算是一個進步了。”
隨著南沙大橋和杏均特大橋等橋梁開通,渡口漸漸走進來歷史燈火闌珊處。橋梁也確實給南沙島帶來了新的發展。“以前到均安鎮至少半天的時間,現在到均安鎮不用十幾分鐘,確實方便了很多。”鄧伯說道,“在沒有通橋之前,南沙這里是沒有什么工廠的,基本上到了80年代之后,才有一些小的本地企業發展起來。”說起原因,鄧伯無奈地笑了,“因為交通不便利,要是在這里辦工廠,靠渡口進出貨物用船費用高,也不安全,在80年代末之前,基本上沒有什么本地企業,更不用說外地人來投資建企業。現在通了橋之后,交通便利了,本地人也回到南沙島發展企業。”
如今,佛山一環南延線開通、南沙大橋擴建等項目,讓當初的順德“西伯利亞”均安南沙如今成了均安連接大良、容桂的“橋頭堡”,在今后南沙大橋擴建成后,基本上從南沙出行,經過馬寧特大橋,直接到達容桂、大良,用時只需20多分鐘。
█相關報道
發現南沙島:“升級”為休閑旅游勝地!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