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涌和樂共建促進會成立 (何瑞杭供圖)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張婧)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或許很多人認為陶淵明筆下的和睦村居在現代社會已不多見,一扇扇冰冷的防盜門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然而陳村共建“和樂社區”卻讓許多居民感到社區的溫暖,并為“和樂社區”豎起大拇指。
南涌社區作為陳村共建“和樂社區”的四個試點之一,也是陳村最早成立和樂共建促進會的社區。昨日(6月30日),順德城市網記者約訪了南涌居委會委員何瑞杭以及陳村鎮半島碧桂園分公司經理黃綺霞,圍繞共建“和樂社區”展開談話。
據了解,南涌居委會轄區有戶籍人口7800多人,常住流動人口超過了10000人,如何使外地人口與本地人口更好地融合,是居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共建“和樂社區”的重點。何瑞杭談到,今年六月,南涌在14個小區設立了“和樂之家”服務聯絡點,每個小區都有聯絡負責人,制定了相關的聯絡機制,在提高居委會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加強了14個小區的交流,逐漸打破了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之間的隔膜。
“我們會在每個小區不定期進行義診、義賣、等活動,并且根據節日制定不同的活動項目,比如端午節舉辦的包粽子活動,就受到了居民的歡迎。除此之外,我們也有活動是發動了所有小區的居民來參加的,前不久舉辦的徒步行,讓來自不同小區的居民加深了互動,許多居民在活動過程中成為了朋友。”何瑞杭說。
陳村鎮半島碧桂園是南涌居委會轄區內綜合水平較高的小區,經常作為示范點帶動其他小區實現資源整合、資源共享。黃綺霞告訴記者,半島碧桂園設置了4個微信群,方便業主們溝通,也讓物業管理者更加了解業主們的喜好。
黃綺霞聊起微信群,臉上泛起了燦爛的笑容:“平時業主們有什么困難,只要在群里面說一聲,就會有鄰居應聲幫忙。比如這家的家長沒空去接放學的孩子回家,就會有別家的家長幫忙將小孩接回來,比如某個業主準備去旅游卻發現相機壞了,就會有鄰居把自己的相機借給這位業主。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倡導的‘和樂之家’”。
黃綺霞還說,在第二期的百花議事“聽”中,記得有人提議可以成立社區小組,如:烹飪小組、舞蹈小組、手工藝小組等,以滿足業主們的不同需求。黃綺霞認為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提議,因為發動熱心居民自發性地組織活動不僅能豐富居民的生活,更能促進小區的和諧發展。
隨后,記者隨機采訪了居住在南涌的2位居民,其中劉姨是來自廣西的“租戶”,她告訴記者,南涌讓她感到很貼心,無論是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上門送禮品,還是舉辦各類活動,都能讓她感到自己并非“身在異鄉為異客。”而作為土生土長的陳村人的麥先生,稱自己今年大學畢業后就回到了陳村南涌,感覺到鄰里之間的文明友善的氛圍比以前濃厚。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