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連南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綠色筍竹、一口口方塘開始了水產養殖;在英德深處的貧困村煥發新容、一間間企業落地到這片新土地……原本局促在深山貧困之中的人們一下子打開了新的世界,在家鄉有了更多擇業的機會、有了更寬敞的校園、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這些變化的背后有著這樣子的一群人,他們來自順德,長年累月駐扎在粵北貧困山區,有的往返扶貧十萬公里、有的創新機制開拓產業、有的在一片荒地墾出了新作物……
值此順德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屆滿之際,順德城市網聯合順德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走進這個可敬的群體,關注三年扶貧之路,跟隨著他們的足跡、聆聽他們的故事。
■人物檔案
姓名:林銳杰
職務:順德區大良鎮駐英德扶貧工作組組長
個人語錄:用經濟方法解決問題,用經濟方法幫扶貧困戶。
林銳杰在海螺紙袋廠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甘昆德 通訊員譚健升) 在珠三角的餐館,不經意間,或許你就品嘗到了英德的“五味子雞”,其肉質鮮嫩美味。但你絕對想不到,這可是順德雙到扶貧大良組下的成果之一。三年的時間,他們成功將清遠英德農副產品帶進珠三角廣闊大市場之中。
貧困的緣由:石頭之“累”
早晨八點不到,在辦公與用餐兼用的客廳里,林銳杰正翻看著賬目,時不時抬起頭與工作組隊員協商著當天入村的細節。他那花白的頭發在幾個隊員中有些顯眼,在順德區新一輪扶貧“雙到”駐村幫扶干部中,林銳杰的資格算是最老的了,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杰哥”。在這一輪雙到扶貧前,他就已經在英德黃花鎮三個村做了3年的幫扶工作。2013年,他又帶著順德第一批扶貧的7個人,轉戰到了英德市望埠鎮的同心村、壽江村、橋新村、黃田村、蓢新村五個貧困村,這五個村子分散在望埠鎮中心周邊。
當汽車開進大良組對口幫扶的五個村時,一路上景觀石材場接連數公里,黃蠟石、太湖石、千層石……既有英德本地的石材、也有云南等地石材,這里儼然已形成了規模不小的石材集散市場。既然有如此龐大規模的石材市場,按租金稅收各方面推算,這五個村子怎么會有509戶貧困家庭,1944名貧困人口?在外人看來,它們都不應該是貧困的村子。
見到林銳杰時,記者也將路上心中的疑惑拋出。“望埠鎮在經濟上確實算是中等的鎮街了。”林銳杰的回應有些出乎意料。似乎看出了記者的驚訝,林銳杰接著往下解說道,“但是望埠鎮的這些石材場大多都是二十多年前租給了別人,當時租金只收三、五十塊一畝,有的甚至只收十塊錢一畝。隨著物價的上漲,當時村委簽訂的合約又沒有規定租金的遞增,這就直接造成了每個村的經濟收益低下。再加上村子土地資源又所剩不多,最后連基礎公用設施都破爛不堪。”
貧也石材。石材行業的發展不僅沒帶動村子的經濟,還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工作組在調查了解村子貧困的原因時,驚訝發現這些貧困戶里竟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因病致貧,許多家庭的主要勞動力都患病在身。原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望埠鎮從事石場加工、搬運人數眾多,打磨石頭所產生的粉塵飄散在空氣中,村民們不懂得做好勞動保護,這就造成了509個貧困戶里有幾十戶患有疾肺病,喪失了勞動力。
疾病硬是將原本還算殷實的家拖至貧困線。
扶貧的秘訣:市場化調動積極性
石材脫貧的路子行不通,可產業依然還是幫扶最為迫切的工作之一。在產業幫扶上,林銳杰有過經驗和教訓,“在一些集體種養的項目上,扶貧隊員還駐村的時候就管理得很好,一旦扶貧組到期走了,情形就糟糕下來。以前有村子幫扶做鵝場,由村委管理,但是工人沒有積極性,沒有怎么看管好,村干部也一個星期都不去看一次。有的村甚至還將幫扶的飼養羊養成了野山羊。”
那該怎么進行產業幫扶呢?這個時候,林銳杰的幫扶經驗就派上了大用場。“我們是用經濟方法解決問題,用經濟方法去幫扶貧困戶。”大良組幫扶的很多項目都是直接與市場銜接上了關系,就像“生態健康藥膳雞”養殖、海螺紙袋廠等,這些幫扶項目都不是簡單的資助,而是調動起貧困戶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投身到市場經濟大潮之中。
“當然我們是會出資幫扶,但被幫扶對象也得出一部分的資金。”林銳杰打了個比方,“在經營過程當中,如果我們虧一塊錢,那他們就會虧兩塊錢。這樣的話,被幫扶的對象自然就會緊張投身項目之中了。”
★“五味子雞”項目
五味子雞養殖一開始并不是幫扶的項目,但又與順德人密不可分。這個項目的創始人是一個順德大學生。這個順德“創二代”在2013年來到同心村,租了60畝山地養雞。
林銳杰聽說了這個事情,一開始還不大相信一個大學生竟來這個貧困村養雞。可他第一次去雞場看的時候,就被這個大學生感動到了。“當時他們兩個大學生正在打雞針,兩人的眼睛紅紅的。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給幾千只雞打了一個晚上疫苗,一夜都沒睡,忙到早上。”
當時工作組也在尋找給村民增收的產業,經過商議,工作組引入英德市五味子農副產品服務中心,在同心村開展“生態健康藥膳雞”養殖項目,與這個順德大學生的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由農戶養殖,公司負責保底購銷。
“85%的雞只都可以成活,如果達不到就補償損失給村民。”五味子雞養殖項目負責人的承諾,讓貧困戶免去了養殖風險。據統計,三年來,工作組為五個村貧困戶免費派發雞苗36000只,僅此一項為貧困戶帶來240萬元以上效益。“這個項目很受歡迎,貧困戶既可以自己賣掉五味子雞,也可以將五味子雞回收給雞場。五味子雞的味道也很不錯,有的外地老板品嘗后,甚至出高價將村民的雞只全部收購了。”
現今五味子雞已經開了三個場,銷往珠三角等地,還開辟了網上電商銷售,銷售量越來越多,村民多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渠道。
★海螺紙袋廠項目
一走進朗新村那3700平方米的廠房,就見到幾條紙袋加工流水線,村民們正在流水線上忙得不亦樂乎,車間里還播放著流行音樂,跳動的歡快音符一如生產線上村民們的心情。“在這里工作很自由,比在外地打工還好,下雨了可以馬上回家收谷子去,孩子放學了,還可以去接孩子。”村民陳阿姨笑著說,“一天干足工時的話,每個月都有2500多塊錢呢。”
海螺紙袋廠項目引進前,朗新村已經征地3000多畝,人多地少耕田無望,外出打工者的小孩老人成了一大問題。幫扶小組仔細調查村子的情況,發現朗新村背靠著海螺水泥廠這家大型企業,這先天的地理位置讓朗新村有接到海螺水泥廠加工業務的優勢。幫扶小組看到這個優勢后主動聯系海螺水泥廠,進行海螺紙袋廠項目談判。
在與海螺公司負責人談下了業務后,幫扶小組就選地建設起了4000平方米的廠房,村集體一開始希望能自己經營該項目,但林銳杰憑借著以往的幫扶經驗,他深知幫扶項目必須市場化運作。“順德大多數集體經營成功案例都是承包出租,按照市場化的經驗操作,最后我們決定還是承包出租運營。”
紙袋廠項目上馬后,第一個月幫扶小組就給進場學習的貧困戶進行補助,同時還培訓貧困戶工作技能。“項目能夠留得住貧困戶,一開始只有20人,后來每個月過來打工的人數多了起來,解決了很多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現今,村委平均每年取得18萬元的租金收入,極大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村子建立了長效脫貧機制。
“我們三年的幫扶有成就也有遺憾,讓人高興的是大部分貧困戶思想境界得到提高,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同時貧困戶的經濟得到了提升。”林銳杰說道,“遺憾的是有的事情我們還做不到,例如有的重癥風濕病孩子,盡管多方聯系籌款治療還是沒能治好。”
■記者手記
從幫扶的英德走出來后,回望那一座座大山,順德的幫扶給他們改善了生活、提升了經濟收入。除此之外,順德作為一個市場經濟高度成熟城市,也將市場經濟的意識帶給了他們,村民的貧困有時何嘗又不是跟不上市場經濟的步伐?
我想,或許,只有貧困村民的思想市場化,跟上了市場經濟的大潮后,才能永遠地脫離貧困,更不至于被甩出跑出社會的生活軌道。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