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民生實事進行公眾評議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鄒維俊) 民生事,無小事。2015年年初,順德設立十大民生實事項目,著力提升市民健康、 教育惠民、文化共享、食品安全、失獨關懷、養老事業、公交優化、便民服務、生態家園、治安提升等方面的服務水平,積極為民謀利,打造幸福順德。
時至歲末,重新審視年初定下的目標,一年時間,那些為民而立的承諾是否都已經全部兌現?
對此,昨日(12月30日),順德區社會工作委員會在區社會創新中心舉行順德區2015年度民生實事公眾評議,本次公眾評議邀請公眾評議代表包括群眾代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決咨委員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媒體代表等對十項民生實事進行評議。
一整天10項民生工程評議,眾多代表針對各項工程積極建言。區決咨委員梁曉燕就是其中一位,只在早上的五項評議中她就多次建言。她對順德的民生工程評議十分重視,為了本次評議還特意做了不少功課。
“這樣的平臺是一種很好的政民互動形式,為普通市民提供建言獻策的機會,10件大事既定目標基本都已完成,部門對現場的提問回應也讓我們比較滿意,這樣的互動很不錯!”梁曉燕說道。不少的代表都很贊同她的觀點,對于此次的公眾評議都給予“很不錯”的評價。
在本次的公眾評議中,各項民生工程目標基本完成,代表們也紛紛進行建言,而最“火”的莫過于市民健康和教育惠民兩大項。
■市民健康
目標達成,人均服務經費提高至40元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國家醫改的重要項目,自2010年起由政府向轄區居民免費提供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兒童和孕產婦保健管理、傳染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十一項服務。2015年度區財政按照常住人口數落實了服務經費,人均服務經費從2014年度的35元提高到40元。
健康小屋器械閑置?
回應:健康指標檢測很便民
區政協委員楊虎反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健康小屋”,而里面一些高大上的機械市民一般也不會用,比如測血糖的血糖儀也經常不“靈”,很多器械閑置,浪費資源,實用性不大,建議將“健康小屋”這個項目撤銷。
順德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副局長蘇發展表示,各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健康小屋”已經全覆蓋,社區居民通過二代身份證進入系統,按照指引進行血壓、血糖、心率、體脂率等多項身體健康指標的檢測,就可以快速生成回饋意見。如果到醫院排隊抽血檢查,非常的麻煩,在健康小屋就非常的方便、快捷。
“整體的項目實用性很大,可以為市民帶去很多便利。”蘇發展回應道。對于代表提出的在“健康小屋”的醫療器械閑置的問題他表示,現在的治療儀器其實并不是過剩,很多的市民都在健康小屋里免費檢測,反而綜合全區來看醫療的設備是不夠的。
針對有時候不能測血糖的問題,蘇發展表示,目前全區的4.6萬的糖尿病患者,醫療系統已經進行了登記管理,會定時對患者進行免費檢測,并提供專業的就醫建議,也就省去了患者自己去測驗的步驟,他表示將在以后考慮將測血糖這個項目撤銷。
2015年順德居民可免費享受家庭醫生上門提供家庭預約出診、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慢性病管理等個性化服務
家庭醫生如何貼近市民?
回應:一年提供上門出診服務35318人次
有代表反映,順德目前推行社區家庭醫生,這是很好的做法,但是醫生本身自己也很忙,并不是專職的社區醫生,那么是否真的可以做到進社區為居民們服務,如果做不到的話是否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來考核。
對此,蘇發展回應,基層的服務走進群眾,和居民們建立良好的關系,一是醫師給與市民享受到專業的治療給與信任,二是送醫上門互動治療。
據悉2015年順德區選送10名家庭醫生遠赴香港學習香港地區家庭醫生服務的先進理念和模式;組織兩期培訓班邀請省專家授課,共培訓家庭醫生530多人,有效提升全區家庭醫生隊伍的服務水平和工作質量。同時,加大了上門服務的次數,今年提供上門出診服務35318人次、轉診服務5513人次、家庭健康指導及功能評估服務40518人次,家庭醫生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當然,做到真正做到讓所有居民滿意,這需要有一個過程。”蘇發展坦言,順德有250萬人,而目要做到服務周到,肯定是還有一定的距離,這并不是一蹴而就可完成。同時在管理方面,蘇發展也表示將會進一步精化。
■教育惠民
完成48個項目增加近萬個學位
全區啟動送教上門模式,今年152名特殊群體人士受惠
區教育局是否完成了目標?答案是肯定的。義務教育學生均公用經費補貼,小學提高到1370元/生·年,初中提高到2276元/生·年;同時,全面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筆試招生;在2015年底,48個項目工程完畢,預計可增加普通高中學位600個,初中可增加學位1100個,小學可增加學位965個,幼兒園可增加學位6750個。全區建成12個殘疾兒童隨班就讀資源教室,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為特殊孩子就學提供了便利。
為何沒有特殊教育資源教室?
回應:將推進“送教上門”和“送醫到點”
代表建議,目前順德已經建好了12所資源教室,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小學學籍,而學前、初中、職中目前并還沒有建立相應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室。
“預計在2016年在全區再建設14間資源教室。”順德區教育局副局長郭金元回應,明年將擴大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規模,繼續推進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主要建設初中教室,和原先建成以小學為主的14所資源教室形成學業連接,從而更方便特殊孩子就學,在日后對于適齡特殊兒童在學前階段也會提上日程。同時將會加大和衛生部門合作,將“送教上門”和“送醫到點”相結合,加強送教上門與醫教結合,讓孩子們在讀書的同時可以得到治療康復。
為何越來越多生源外流?
回應:學位不足,品牌教育不足
在會上,有代表反映,現在社會上有家庭將孩子送往附近其他地區就讀,是因為什么?而針對這樣的現象順德有沒有相應的舉措。
郭金元表示,對于學生外流部分是因為學位不足導致,另外相對附近區域而言,順德的教育以均衡為主,特色教育、品牌教育的發展上會稍有些不足,這或許也是造成學生流失的原因。
郭金元表示,順德目前已經吹響了教育改革的沖鋒號,針對目前順德的教育體制會有大的轉變,特色教育、品牌教育的發展只是其中一個方向,他也相信,順德教育經過新一輪改革,不管是學位的增加,還是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等都會有新的變化。
■他們說
順德區社工委專職副主任吳力:市民對十大民生實事的關注度很高!根據網絡和問卷調查,十個項目得分都是良好。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讓市民和政府部門可以面對面的進行交流,提出中肯的意見,同時這也是對政府的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中山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教授岳經綸:市民在參與的過程中積極建言、非常誠懇,這就體現了市民對政府是很信任,同時在公眾評議的人員選取的對象都是比較具有代表性和專業性。公眾評議是公眾和部門的對話,對于職能部門來說是一種促進的作用,并且使部門更好的去思考市民的需要,急人民之所急。
惠州市代表黃建超:我是慕名而來的,惠州沒有這樣的評議,搭建一個平臺,讓政府和市民面對面暢所欲言這樣的機會很難得,而各個代表的提議都很有建設性,出乎我的意料,這也是體現了一個城市市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我們也會積極借鑒這樣的做法。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