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助力社區參與、社區經濟、文化保育,推動社區和諧發展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張大偉) 社區里的大媽成了導賞員,廣場舞舞友變身公益人士,居民對社區歷史文化更加深入……究其原因,都離不開一個詞——社區營造。近日,“水鄉情·味了”2015年逢簡社區營造成果展在逢簡舉行,集中展示了逢簡近年來社區營造在社區經濟、文化保育、社區參與方面取得的成果,向社區居民推介社區營造理念,引導社區居民主動參與,共同營造社區家園。
據杏壇社會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黎淑明介紹,自2013年逢簡推行“社區營造”工作以來,依托杏壇搭建起的社會綜合服務體系,在政府引導之下,逢簡引入了社工機構,通過社會組織的孵化培育,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從“社區參與、協同共治”,“社區經濟、共融發展”,“文化保育、農村活化”三個方面發力,不斷完善村居生態環境,提升人文內涵,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推動社區和諧發展。
經過2年多的工作開展,逢簡在社區參與、文化保育、社區經濟三個方面成效逐步顯現,一批社團組織和項目涌現,如通過傳統美食義賣幫扶社區弱勢群體的美食坊、幫助青少年文化傳承的陣地“美逢小站”、助力社區集體經濟的水鄉豆腐坊等,促使社區居民自我服務,主動參與社區公益,幫扶弱勢群體,同時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和居民參與水鄉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社區經濟也在不斷創收。“感覺社區的凝聚力強了,熱心人士越來越多,大家互相幫助,同時文化味也越來越濃,常常都有口述歷史等活動讓大家了解社區的歷史文化,”談及社區營造帶來的變化,逢簡居民阿文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以美食坊為例,活動當日,美食坊現場售賣水鄉土特產美食,籌集愛心善款,為社區里的孤寡老人購買生活日用品,幫扶弱勢群體,傳遞愛心正能量。據美食坊負責人梁麗梅介紹,原先她們只是社區中的一群廣場舞舞友,后來在逢簡驛站社工的孵化培育之下,她們成為了社區的公益社團組織,通過義演和義賣的方式,幫扶社區中的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社區營造的作用在過程中可見一斑,不僅促使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社區公益,幫扶社區弱勢群體,還營造了互助氛圍,實現社區居民自我服務,推動社區和諧發展。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