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機器人是時代所趨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鄒建華) 如今,企業要想轉型升級,肯定會想到應用機器人這一舉措,但是,不少企業會碰到兩大難題,第一便是購買機器人所需資金,第二便是企業內沒有會操作、簡單維修機器人的人才,這造成不少企業猶豫不決。對此,陳村鎮政府、順德企業利迅達機器人、陳村職校聯合起來,敢為天下先,正探索一條新路子,致力解決問題。
陳村鎮政府是廣東省數控一代機器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專業鎮,所示范的項目正是培養機器人領域的人才。這得益于早在2012年,順德便成為唯一一個獲批認定為廣東省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區的縣區級單位(有關數控一代及順德開展情況請點擊《壹周順德:數控一代如何助力“二哥”保住位置?》)。如今,陳村鎮這一示范專業鎮所開展工作已取得不錯效果。其中,利迅達企業和陳村職校聯動培養人才是一大亮點。
政、企、校聯動,創新培養人才
據陳村鎮經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陳村鎮結合省、市、區各級加大機器代人等智能制造業發展的新要求,利用陳村職校的實訓樓作為基地,由鎮政府出資購置部分設備,建設數控機器人實訓平臺,形成校企互動,從而培養符合企業發展所需的新型技能人才。
近日,順德城市網記者詳細采訪了利迅達企業利迅達機器人人力資源主管岑藝詩,講述該示范項目的意義及模式。據悉,利迅達機器人已與陳村職校聯合培訓40多名有機電專業基礎的人才,取得良好效果。
岑藝詩稱,利迅達機器人的工程師與陳村職校老師一起編教材,工程師還到學校為學生上課,其中包括理論課、實踐課,均持續約2個月,也會請師生到企業內參觀、實操。
政、企、校聯合培養人才
缺人!人才可助行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岑藝詩稱,聯合培養人才的舉措主要有兩大目的,其中包括為社會、為企業培養人才;為機器人應用客戶培養實操人才以助于開拓市場。“我們企業也需要人才,此舉可幫助我們挖掘儲備人才,目前我們已與幾個學生簽訂就業意向,但我們吸納人才的容量始終有限,希望能為廣大社會培養更多人才。”岑藝詩說道。
對于客戶缺這方面人才,岑藝詩稱也是行業“普遍現象”。“我們賣機器人后,需要為客戶培訓員工2-8人,時間有的長達半年,需花費大量精力,有的企業因此而卻步。如果培訓的員工獲得技能提升后辭職,會造成客戶有‘停產’的危險。說來有趣,有時客戶要求我們連設備、人一起‘賣’給他們。”岑藝詩說。
岑藝詩說,利迅達機器人在機器人應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且與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均有合作,應用案例廣泛,有責任、有優勢為社會培養行業人才。岑藝詩說:“我們也考慮過等社會上這方面人才躲起來,不過如果等,不知會等到何時,我們不為賺錢,希望行業人才多起來,助推行業發展。懂這方面的人才多了,就業后自然會主動推動企業應用機器人,從而實現行業良性循環。”
■延伸閱讀
機器人應用最主要難題還是轉變企業老板意識問題
利迅達機器人總經理助理謝奇峰表示,企業應用機器人是時代所趨,也是轉型升級的重要而有效的路徑,但不少企業家觀念還沒轉變過來,總覺得“貴”,或者手頭緊,其實,機器人購買應用一般兩三年內就可回本,好處而且多,包括節省工資、社保;沒有工傷;機器可連續工作;提產品質量;提企業形象等。如果企業缺錢,設備租賃業務或分批付款等金融產品可幫助企業解決難題。
政府應加大支持,創新金融產品
岑藝詩還表示,利迅達與東菱電器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全自動水壺拋光打磨項目享受“全國首臺套”政策支持,但是,即使這個成熟的技術也難推廣至其他同行業企業,原因便是其他企業采用并不能享受“全國首臺套”政策支持,資金壓力大,為此,她希望,政府創新扶持政策,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供資金支持,待企業取得效果,例如回本賺錢后再償還。
最想開拓本土市場,需要信息更通暢
岑藝詩稱,利迅達機器人企業曾與北方企業合作,但是雙方談判成本特別大,且解決問題的時效性差,售后壓力也大。為此,利迅達機器人更希望開拓本土市場及周邊市場,但是,雖然利迅達機器人知道順企有轉型升級需求,但具體市場信息并不明朗。
為此,她希望政府搭建信息平臺,了解到哪些企業想應用機器人,同時,利用一些已開展合作的成功案例,在各行業推廣,如此既有利于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也有利于企業轉型升級。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