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虹橋“寶刀不老”
順德城市網消息?。ㄓ浾哙u建華) 你或許不知,在陳村鎮舊圩社區靜靜躺著一座古橋叫做“垂虹橋”,并不顯眼,更沒成景點,正如普通的橋,依然載著人來來往往。但是,她猶如一老人,在那里便讓人感知歲月穿梭,留下的故事連連。
垂虹橋位于陳村鎮舊圩居委水坑基路段,俗稱“大橋頭”,東南至西北走向,與俗稱“細橋頭”的釀泉橋平行,跨越村中小涌(周涌),體態優美。
橋面防滑
該橋始建年代不詳,于咸豐元年(1851年)重修,以重修時間算,該橋距今已有165年。2008年,政府出資進行搶修加固。1998年12月21日,該橋被認定為順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0月25日,該橋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該橋橋梁為三孔石拱橋。全長29.32米,頂寬2.85米,高4.35米。橋墩以花崗巖構筑,花崗巖條石橫聯式砌置橋拱。橋身陰刻“垂虹橋”,落款為“咸豐元年赤花闔鄉重修”。橋面置素面橋欄板。橋兩邊各有二十一級麻石臺階,上刻菱形花紋。
橋上長出的花草,訴說千年花鄉的故事
垂虹橋整體結構和建筑風格保存較完整,是順德清代石拱橋的代表作。但橋兩邊已被房屋包圍,三孔僅存一孔通水,另兩孔被磚墻或屋子阻擋,較嚴重影響橋梁保護和景觀。
順德城市網記者了解到,如今,該橋依然是交通要塞,連接河涌兩邊。一兩百年前甚至更久遠的時候,千年花鄉陳村的農戶們就是用這橋下的河涌運輸花卉苗木進行買賣,該橋所在地便是繁華的中心,而今,舊圩依然是陳村商貿發達地。
夜景(網友“騎跡”攝)
對于該橋,了解它的人并不多,但是,順德城市網網友“鄒文龍”對此橋可是情有獨鐘,更是對該橋有非常詳細的了解。他還特別在順德博客中發表《垂虹一夢》,走下垂虹橋時,還特別賦詩一首:
垂虹橋上夢已過,周涌舊事一筐籮。
橋上人家橋下水,世人曾見幾風波。
以下是《垂虹一夢》全文
順德陳村,魚米之鄉,富庶一方。因占盡天時、地利及人和,自古人口稠密,商貿發達,素有“陳村谷埠”之稱。正是這樣一處地方,河涌環繞,四通八達,舟船往來,熱鬧非凡。如此地方,橋梁就顯得極為重要了。恰巧,舊圩周涌一帶,有座古橋,橫跨于河涌之上,連接于兩地之間,美其名曰:垂虹橋。此橋為三孔石拱橋,長29.32米,頂寬2.85米,高4.35米?;◢弾r構筑,縱聯砌置法,兩邊有素面橋欄板。不花不哨,端莊樸實。遠遠望去,環如半月,長若垂虹,偶有漁女穿過,恰如嫦娥奔月,妙趣橫生。
凡是偶至陳村且喜愛古橋者,必會立于垂虹橋上,追源憶古,惆悵一番。有日,春雨綿綿,閑來無事,便撐傘踏青于垂虹橋上,只見周圍村居紛雜,農家凌亂,籠罩于朦朧春雨之中,煙波浩渺,猶如水墨古畫,繚繞于心?;秀敝g,腦海中竟浮現出一幅幅繁華鬧市般景象來,煞是驚奇。
你道是身在何方?恰是清朝咸豐年間的陳村谷埠。商賈云集,墨客聚會,陳村乃是商貿之都。船來舟往,人山人海。高張艷幟,炫異爭奇。三米一處,十米一方,無不堆滿五谷,擺齊商品,叫買叫賣,不絕于耳,好一片熱鬧繁華之地。此時一外鄉人士,正馱幾車上等米谷,趕驢追馬,欲將米谷賣與一周姓人家。無奈河涌阻隔,無橋可渡,又不見舟楫,急煞人也。正可謂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忽然天公震怒,電閃雷鳴,倏忽間大雨傾盆,可憐那一車車上等米谷,無遮無擋,旁人亦來不及搬運,便被雨澆淋,散落一地,流于滾滾河涌,瞬間河面米谷漂浮,周姓人家與外鄉人眼睜睜地看著快到家的米谷毀于一旦,呼天搶地,欲哭無淚。此情此景,恰巧被一鄉紳看見,皺眉蹙額,摸胡捋須,搖頭一嘆:“修橋之事萬不能耽擱!”于是,敲鑼打鼓,邀賢納士,聚民集眾,共商修橋一事。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出一月,橋便建成。兩地居民,無不歡天喜地,敲鑼打鼓,奔走相告。新橋落成,不免慶典,如此一橋,喚為何名?某夜,皓月當空,水流淙淙,鄉紳邀眾人商議新橋取名一事。甲曰:“此地名為周涌,不如就叫周涌河?”鄉紳搖頭,答:“俗耳。”乙曰:“此橋有三孔,何不就叫三孔橋?”鄉紳笑而不答。丙問:“依汝高見,此橋當喚何名?”鄉紳輕拂折扇,舉頭望月,低頭觀橋,沉思半會,口占一絕:“橫絕中流倚畫橋,垂虹千丈影迢迢。月隨秋色天涯盡,心伴微波日夜搖?!薄懊顦O妙極!”眾人喝彩。鄉紳隨手一指,曰:“汝等觀之,環如半月,長如垂虹,不如就喚作垂虹橋,何如?”眾人拍手叫絕,紛紛附和。此鄉紳好面熟,莫非就是神交已久自稱“狂簡”、號稱“詩書畫三絕”的文人雅士黎簡?
我欲招手相邀,恍惚之中,似夢非夢,揉眼一看,卻不見鄉紳作詩,更不見繁華景象,原是幻覺!輕輕一嘆,百多年來,這座橋印下了多少文人異士的腳印?。∮钟卸嗌偃舜┧笥诖购鐦蛏习?!千萬人之中又有誰在乎橋從何來、為何喚作垂虹橋等等這些歷史問題呢?
我在垂虹橋上來回走了兩次,以尋找夢中印記。無奈時過境遷,或許本不如次,我又何必尋找哪些鏡中花、水中月般虛無縹緲之事呢?即便真如夢中所言,知道與不知道又有何意義呢?橋還是橋,定不會因為賦予太多的文化歷史而改變橋的本質。忽然起了一陣笑聲,兩個小孩從橋的一端跑到另外一端,無拘無束,天真無邪,有一個小孩還專門踏往積水處,濺起一道道水花,很是調皮。
我的腦海中忽然想起了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索橋的故事》,文章寫了四川都江堰的索橋,又叫做“何公何母橋”,是清朝初年一個姓何的教書先生設計修建的。那個時候人們沒法在這么寬的兩岸上修一座橋。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橋的辦法。橋造成了,人們來來往往,感到便利??墒菢蛏蠜]有欄桿,在搖擺的木板上走起來,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腳從橋上摔下去,死了。不滿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責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將他逮捕處死。何先生的妻子決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實現丈夫的真正的愿望,她想來想去,終于想出了辦法,用竹索在橋兩旁編上了欄桿,從此,危險的橋變成了安全的橋,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夠在橋上跑來跑去,發出一陣陣的笑聲。
這個故事卻不是巴金先生杜撰的,是有歷史記載的,但是總不太喜歡這樣的故事,更不喜歡用血肉身軀建造的橋,那樣太過沉重,太過矯情。你看眼前的垂虹橋,沒有什么悲慘的故事,更沒有文人墨客吟詩作對,即使是夢中關于黎簡修橋賦詩,也只是杜撰而已,但是它卻真實地存在著,一樣使得一百多年后的小孩也能夠在橋上跑來跑去,同樣完完整整地為河涌兩岸的人們奉獻了一百多年!這種默默無聞的精神不更加值得我們為之一贊嗎?不為名,不為利,腳踏實地,勤勞樸實,這種默默無聞的付出不更加值得我們贊嘆嗎?
其實無論是何公何母修建索橋,還是夢中鄉紳修建垂虹橋,他們的心都是一樣的,就像巴金先生所說: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是不會死的。就像眼前的這座垂虹橋,服務了一百多年了,依然堅固無比,我想,即使再過一百年、一千年,這種服務別人、幫助別人的心依然存在著、延續著。
走下垂虹橋,夢中的情景歷歷在目,腦海之中忽然涌出這樣一首詩,正是:
垂虹橋上夢已過,周涌舊事一筐籮。
橋上人家橋下水,世人曾見幾風波。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