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如何防止騙子渾水摸魚
鼓勵公募機構網絡募捐,引導個人與前者合作
問題:互聯網慈善的募資能力驚人,怎樣監管才能不讓非法集資和騙子有機可乘?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網絡慈善的發展目前還面臨十分突出的問題,主要與募捐主體的合法性有關。當前,除了具備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開展網絡募捐外,還存在許多未在相關政府部門登記的“草根組織”及個人借助網絡發起的募捐活動。這類網絡募捐活動由于缺乏公信力,公眾難以判斷其真偽,出現濫用善款、挪用善款等失范現象,甚至導致以網絡募捐之名、行詐騙之實的騙捐現象,對社會公信力造成了傷害。
如媒體曾報道,江蘇一名男子通過微博求助為患有白血病的兒子籌集到30多萬元善款,卻遲遲不為兒子做手術,并與由3名愛心人士自愿擔任的善款監督人在善款使用問題上發生爭執,甚至將善款監督人拉入微博黑名單。
對于這類行為,從法律的角度講,任何捐贈人都可以濫用善款、違背要約為由,依照合同法等民事法律提起訴訟,但網絡募捐中的捐贈人與募捐者往往在現實世界中相隔甚遠,起訴不便,且許多捐贈人認為打官司太浪費時間精力,雖然不滿募捐者的所為,但最終卻不了了之。最后的結果則是社會公信力降低,誰都不敢捐款,真正遇有困難的人也得不到幫助。
目前看來,應當盡快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從主體和平臺兩個角度,全面加強網絡慈善監管,對網絡慈善行為進行有效引導和規范。
問題:個人如果想牽頭做網絡慈善,該怎么辦?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在主體規范方面,從當前網絡募捐的實踐來看,具備公募資格的機構最易取得新浪、騰訊等網絡平臺的支持,也最易取得公眾的信任,從而獲得大量善款。對于這類組織而言,應當鼓勵其網絡募捐行為。
對于不具備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而言,如果其確有開展募捐的需要,可引導其與有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依托網絡募捐平臺開展相關募捐活動。個人求助信息的真偽由網絡募捐平臺和慈善組織共同負責,所募得的資金也由該組織掌控,以防止個人對善款的侵吞、濫用。如果慈善組織出現濫用、挪用善款等現象,政府部門則會直接追究其責任。
在平臺規范方面,網絡募捐平臺應當履行查驗募捐主體合法性、對有募捐需求但無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進行實名認證、公告和終止具有欺詐和違法情形的網絡募捐活動、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募捐管理等職責。
《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作出相應規定,接下來民政部門等將會把這些規定進一步細化,以確保網絡慈善的健康、有效。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