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然而細心的小伙伴們可能會發現:春節、端午、中秋這些傳統節日都是按陰歷過,為何清明節是按陽歷4月5日算的呢?
原來,清明最早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名稱,《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因此清明對于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根據二十四節氣的節令變遷,自然也就按陽歷來計算。
那么清明節是怎么從節氣變成傳統節日的呢?
其中廣為流傳的是關于忠義之臣介之推的傳說。在古代,與清明相近的一個節日叫做寒食節,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晉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帶著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于是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然而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非常傷心。在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封血書,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即每年這天禁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綠枝千條。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后來,因為寒食節和清明節離得比較近,所以人們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過,叫清明節。唐宋以后,清明節逐漸代替了寒食節,成為全國性節日。自此清明節也就成了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盡管關于清明節的傳說不一,但是作為一個祭祀、緬懷先人的日子,清明節已留下了深深的歷史烙印。它不再是單純的一個節氣、一個節日,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承載了太多無可名狀的情感。2006年,清明節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若谷)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