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下午4點至5點30分,是順德區實驗中學的“校本課”時間。這個學期,該校共有50門校本課程,除了個別體育類課程限制人數外,其他課程基本“報多少收多少,有些根據報名情況作出班數調整,最多一個班有90多人。”
順德區實驗中學校長徐東皓表示,學校立足藝術教育特色,通過多元教育,多渠道培養孩子成才。“初、高中年級課程按國家課程標準開設,并充分挖掘教師資源,為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校本課。我們秉承的理念是‘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特色課程精品化’。”
據悉,實中的學生們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擇課程進行走班上課,“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本課程,充分挖掘和鍛煉了學生的潛力和特長,促進了學生的充分全面發展。”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本課程,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專業藝術教育特色貫穿校本課程
順德區實驗中學從2004年起開設校本課程,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研究,對其內涵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校本課程是學校特色內涵發展的支持,它的生命與活力在于校本特色,而校本特色的形成必須依賴于有專業素質的教師。”徐東皓如是說。
為此,順德實中作為珠三角片區有名的藝術教育特色鮮明的公辦完全中學,專業老師開設的藝術類校本課程有鋼琴、聲樂、素描、速寫、陶藝、版畫等,還有語文老師開十字繡班,歷史老師開辯論課等。除了在學校內上課,還有離開學校“上課”的音樂采風課和美術寫生課,以及普通生學農等社會實踐活動,將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生的研學點、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徐東皓說,多元辦學既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也為老師的專業提升和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
《風景速寫》的上課地點就在陽臺
在綜合大樓的8樓陽臺上,7名學生圍著美術老師陳偉華,看他對著樓下的風景速寫,10來分鐘的功夫,陳偉華的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這是校本課程《風景速寫》的上課情景。“美術是一種創作,不同于攝影直接復制景物,把觀察到的通過你的手在紙上重現,這個過程有過濾,有取舍,最終出現在紙上的東西肯定和原景不一樣,這種不同就是最寶貴的東西。”在柔和的微風中,陳偉華輕聲細語地和學生講解速寫的感悟,現場學生聽得十分認真,頻頻點頭。
版畫藝術課上,城網君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快要下課時,美術老師梁久剛說,我們體驗一下印版畫,如何?老師的提議頓時讓學生雀躍。倒出水性顏料,均勻打平,打墨……梁久剛每做一個動作,都引來學生的提問:“顏料會干嗎?”、“沒有均勻打平會怎樣?”、“這個動作叫什么?”……沒想到一張版畫的誕生有這么多道工序,而且需要耐心和細心,初二學生趙銘欣說,“這課程來對了,從構思、設計、畫稿、制作……我就是要練練自己的耐心。”
在錄播室內,四五名學生圍坐在一起,大家坐姿端正,低頭認真地寫著字。此時的錄播室“變身”書法室。高二學生徐嘉昊已經連續上了三個學期的書法課,這個學期依舊堅持。“特別熱愛書法,跟著老師學規范很多,遇到不懂老師還會耐心一筆一劃地教。”不過,練習書法讓徐嘉昊最自豪的是,“同學們都覺得我的字很漂亮,有些還讓我教他們。”而這兩年,徐嘉昊參加廣東省、校內的書法比賽,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玩泥巴”中感受古老的傳統文化
“玩泥巴”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其中一門校本課
《陶藝》是該校美術老師鄒國赟開設的校本課,這門“玩泥巴”的課程,卻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其中一門課程。3月20日,本學期第一節陶藝課,50多名學生擠在陶藝室,顯得有些擁擠。鄒國赟沒有想到場面如此火爆,準備的凳子不夠,有20多名學生站著上課。課后,鄒國赟“央求”教學課程處副主任李招富,“下節課一定得給我加凳子。”
在鄒國赟手中,毫不起眼的“泥巴”仿佛被賦予了魔力,只見他用兩只手托住“泥巴”,旋轉中,“泥巴”活起來。舞動的泥巴吸引了在座所有學生的眼球,有學生著迷似的,跟著鄒國赟的動作憑空捏起了“泥巴”。鄒國赟調侃,“這是古人發明的第一個魔術。”
陶藝需要耐心,更需要對手工藝術的熱愛。“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可成器。”鄒國赟說,一個陶瓷作品的出臺不是一兩個小時,學生在學習陶藝的過程中,一方面是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對于“靜”的鍛煉更重要。
高二級學生盧曉婷上個學期就開始接觸陶藝,學書法的她感悟到,陶瓷的線條和書法的筆法,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書法和陶藝都很需要耐心。”盧曉婷笑道,在學習兩者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性得到了很好的磨煉,遇到任何事情都表現得很淡定。
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溝通老師提出的問題
多元辦學,校本課不是“完成任務”
歷史老師林銳主講的《中學辯論比賽與技巧》,是新學期第一節校本課學生最少的,只有6人。有6名專業學生去上專業課而不得不缺席,但缺席不代表錯過,林銳會另外找時間給他們“補課”。報名人數不多,李招富原計劃是要“撤掉”這門課,但林銳堅持開課。站在科組而言,他已經有一門校本課程《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開設,由他和賴陽輝老師共同開發和授課。林銳老師為何還要堅持多開一門校本課程呢?
“人最有價值的是思考,經常參加辯論對鍛煉學生邏輯、思考、寫作等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辯論賽也最能體現中學生精神風貌。”在林銳的計劃中,開課不僅僅教給學生辯論技能,將來更要通過活動檢驗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的程度。因此,去年成為順德區實驗中學一名老師后,林銳就組建了學校的辯論社,他希望將來培養出一批學生后,以社團的名義運作校本課程,把實際演練與社團結合起來,開展班與班之間的比賽,并參與社會比賽。
對校本課有著更多思考的還有學校團委副書記陳少玉。“學校有禮儀隊和主持人隊,開設《禮儀形體與語言表達》課程,一方面是讓隊伍的培訓時間得到保證,另一方面是覆蓋更多學生群體,懂得禮儀的內涵。”不僅如此,陳少玉還參與了《流浪地球,生涯地理——趣探地理職業生涯規劃路徑》這門課的講授,“職業生涯課對高考指導選課很有用,所以我們想通過校本課的時間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探索。”高二學生王麗靜對這門課很是期待,即將進入高三的她,對高三考學、未來就業一片迷惘,希望通過老師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講課,讓自己找到一些方向。
在校本課程的設置與開發過程中,學校的重視、教師的傾情、學生的熱情,既促進教師素質提升,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是順德實中校本課程綻放光彩的生命源泉。培養好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辦好一個學校,造福一方百姓。與普通的初、高中生相比,在實中讀書的孩子在審美水平、創造力、想象力、藝術表現、團隊合作方面也表現出明顯的優勢。(鐘柳梅 姚易)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