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安鎮農業和社會工作局主辦鄉村空間活化探尋專題交流會。
昨日(5月29日)下午,均安鎮農業和社會工作局與均安社創共同舉辦“從內生力量到共同締造”順德鄉村古舊建筑活化探尋專題交流會,進一步探尋均安鄉村古舊建筑活化,推動鄉村發展。
據了解,社區公共空間及古舊建筑的活化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點推進項目,結合均安環山帶各村居保存良好的鄉村面貌。此次交流會選定了均安鎮文化底蘊深厚的鶴峰社區和原始風味最濃厚的太平村為案例探索點。
交流會結合均安鎮環山帶古舊建筑為案例進行探討,邀請了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暨建筑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譚金花、鄉村規劃設計機構“東南鄉建”創始者張明珍及順德思源文化保育中心總干事盧錦駒參與交流。
從社區內生力量出發,如何把社區營造與社區發展相結合。譚金花以《倉東計劃活化古建筑與社區營造案例分享》為案例,從“人”、“文”、“地”、“景”、“產”等為切入點,提出社區營造首先要尊重“人”,在社區打造過程中,最重要是尊重居民,注重居民參與感,建立社區歸屬感、使命感、責任感。
而盧錦駒則從《福建古建筑活化與社區參與案例分享》進行分享,盧錦駒提出,順德祠堂活化現狀遇到的問題,拆舊建新,村落危機,使城鄉染指一體化相融,祠堂變成符號性,在文化、經濟和生態價值無法延伸,缺乏統籌規劃性保護,居民缺乏對歷史文物的法律意識。同時,盧錦駒也提出祠堂活化基本方法,先深入挖掘祠堂的歷史文化、教育科研和活化利用的價值。采用陳展館式、實景再現式和場地活化式,把祠堂文化轉化成社會效益。
“開展社區營造工作,最重要的環節是社區居民參與度,這次交流會主要是引入專家資源,將政府、社會組織和居民的社會營造意識團結起來,為未來提升社區營造、社區發展和文化保育意識做準備。”均安鎮社會服務創新中心總干事黎明龍表示,下階段,將沿用社區營造概念,駐點社區開展社會營造工作,同時結合社會資源,提高居民對社區營造概念以及鄉村振興工作的認同感,主動服務社區營造和文化保育工作,自主參與更多社區組織,使得社區保育工作得到更好提升。
當天,在交流會過后,均安還舉辦了鄉村古舊建筑活化探尋沙龍活動,均安鎮黨委書記陳宇瑩,鎮黨委委員李松、歐陽帶玉、陳瑞萍等參加了活動。(韋思琪)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