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學淵的QQ收件箱里,每個星期總會收到三幾封用拼音寫的中文信件。這是遠在非洲的學生對她的思念。
何學淵是順德大良順峰中學一名語文老師,2017年在學校的支持下,帶著親人、家長和孩子的不舍,遠赴非洲踏上了海外華文教育的征程,在馬達加斯加塔馬塔夫華僑學校連續支教兩年,直到今年8月回到順德。
何學淵為當地孩子們上漢語課。
險!才出國門就遭遇大病
何學淵去非洲支教,是因為一句話。
三年前,何學淵在泰國參加研討會,聽到來自非洲馬拉維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的朋友講了一句話:“非洲不缺貧窮,不缺疾病,不缺動亂,唯獨缺少好的教育。”
后來,何學淵了解到,ACC的發起人是一位中國臺灣人,他在馬拉維、萊索托等地建立關懷中心,收養了艾滋病遺孤300多名,認養當地孤兒3000多名。如今,許多優秀的非洲孩子被送往臺灣讀大學。有感于此,何學淵毅然踏上了非洲的三尺講臺。
何學淵要支教的馬達加斯加,在聯合國的貧困國家排名里,長年穩居前20名。她所在的支教學校塔馬塔夫華僑學校,是一所私立全日制華文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該校創辦于1938年,由塔馬塔夫華僑社團集資興辦,目前學生500多人,約60%擁有中國血統。
出發前夕,馬島爆發大型鼠疫,在這個特殊節點,何學淵抵達馬島。一個月后,她莫名其妙地出現了高燒、嘔吐、腹瀉、發冷等癥狀,當時她以為自己回不了祖國。幸好,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確認“不是鼠疫,也不是瘧疾”,她才松了一口氣。
放學后,何學淵的宿舍就成為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喜!攻克語言障礙,課堂充滿樂趣
塔馬塔夫有很多華僑是順德樂從沙滘人,有很多人一輩子再也沒回過家鄉,順德人何學淵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驚喜。何學淵不僅給他們上中文課,還可以和他們講順德話。熟悉的鄉音,也讓背井離鄉的何學淵更快地融入了當地生活。
馬達加斯加的條件有些艱苦,“缺水、缺電。”何學淵說,停電是“每日例牌”,支教第一年遇到了馬島30年一遇的大臺風,當時停水停電達15天!
然而,艱苦的條件對于一心想著如何教學的何學淵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事。
當地的官方語言是法語,漢語雖然不是全新的課程,但也是一門“外來語言”。為了讓課堂效果更明顯,何學淵想了很多辦法。她自學法語、把英語作為媒介語言、為每一個詞語配上簡筆畫、帶上實物教學等。“和學生一起成長,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通過一年努力,孩子們從不在課間講漢語,到開始簡單的交流,和老師在課堂上互動,并組織語言寫句子。孩子們不僅期待漢語課,而且課堂上充滿樂趣。
有一次上課,學生卡恩在黑板上寫了“老師”這個詞。何學淵問學生:“老師漂不漂亮?”學生們抬杠:“老師不漂亮!”何學淵假裝生氣地說:“老師為什么不漂亮?!老師漂亮得不得了!”學生就在那里哈哈大笑。課后,學生還跑來向她解釋:“我們不是說老師不漂亮,是說卡恩寫的字‘老師’不漂亮。”
何學淵制作的教具。
改!漢語實行分層、分時教學
支教第一年,塔馬塔夫華僑學校小學生一節漢語課連續上3小時,學習效果并不明顯。就在何學淵支教第二年,學校推行改革,漢語實行分層、分時教學——一節課改為1小時,分上下午上課,和其他學科錯開。
這個消息像一顆炸彈砸在了學校。
以前上課時間集中,老師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一改革無疑影響了老師的利益。有老師煽動家長以“每星期花7、8個小時學漢語卻連一句漢語都不會說”為理由,質疑漢語老師的教學能力。
然而,作為一所超過60%的學生具有中國血統的華僑學校,校董們并不打算妥協,堅定地把漢語課從原來的選修課列入必修課,并對何學淵說:“你是中文部的負責人,漢語的教學質量靠你了!”
輕輕一句,猶如千斤重擔,何學淵用“戰戰兢兢”來形容當時的心情。然而,何學淵勇敢地扛起了擔子,整整一個星期,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每天研究教材、寫《中文部教學大綱》、研究對外漢語的教學方法。當她走出房門的那一刻,何學淵已經知道前路怎么走:她帶領新老師召開中文部會議,清點了藏書室中鋪滿灰塵的教材,選了《快樂漢語》等書籍作為教材,改變了華僑學校多年來小學不依托教材教學的現狀;她邀請老師們推門聽課,幫助新老師盡快提高教學水平;每兩個月檢查一次老師們的教案,幫助他們及時調整。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漢語教學得到了家長們的肯定。
支教第二年,在當地一年一度的漢語橋比賽HSK等級測試中,華僑學校參加的孩子由支教第一年的1人增加到6人報名。
回到順德,何學淵和孩子們的情誼還在延續。
愛!異國他鄉的情誼還在延續
支教兩年,何學淵早已融入了當地,與孩子們打成一片。
熱情、活潑的孩子常常“纏”得何學淵沒有辦法。每次到何學淵上課,孩子們就會主動幫她搬教具、拿獎品,到了教室就涌上來抱大腿、抱腰,“就像小樹熊掛在樹上一樣。”何學淵回憶說,下課了,孩子們成群結隊地送她回宿舍,因為她的宿舍就像孩子們的第二課堂,有剪紙、呼啦圈、非洲鼓、空靈鼓等。
除了教學,何學淵還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擦黑板、拖地等。支教第二年,她組織學生排練了非洲鼓《愛我中華》,作為“炫動塔馬塔夫”的開場節目。同時,她還組織了“華僑學校迎新春暨中國文化體驗活動”。
支教兩年,何學淵收獲了什么?QQ收件箱里一封封來自華僑學校孩子的信件就是最好的說明。孩子們與她分享日常的點滴,每一封信,何學淵都認真回復,糾正孩子們信中的語法錯誤,回信中出現了未曾教過給孩子的詞語,她便用法語作出標注。對何學淵而言,兩年支教的所見所聞,“不畏懼困難”的信念在她腦海中越來越堅定。
何學淵說,祖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文化的傳播,需要一些人舍棄小家、成全大家,舍棄小愛、播撒大愛。她很自豪,自己成為其中一員,為了友族,把愛播撒;為了僑胞,把根留住!(鐘柳梅)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