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鎮政府在貞女橋旁舉行貞女橋修繕暨公園工程奠基儀式。
5月6日上午,龍江鎮政府在貞女橋旁舉行貞女橋修繕暨公園工程奠基儀式。
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雄釗,順德區政協副主席黃燕霞,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鄭衛紅,順德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陳智聰,龍江鎮黨委書記何春云,龍江總商會會長鄧惠娟等領導嘉賓出席儀式。
貞女橋是龍江的文化地標和歷史名片,位于龍江鎮文華路世埠社區長路股份社附近,于南宋嘉定四年至八年(1211年-1215年)間由吳妙靜捐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廣東督學張希舉于貞女橋上建“貞女遺芳”牌坊,柱上有明代大儒湛甘泉題字,是順德現存文獻記錄中最早的五孔石梁橋,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2002年7月17日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貞女橋現狀圖。
自古至今,貞女橋一直承擔著交通要道的角色,且被持續使用著。但是,在河水沖刷、自然風化腐蝕、人為破壞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日積月累,使得古橋如今產生了各種病害,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而且現有的損壞存在安全隱患。貞女橋鄰近環境也布滿了雜草樹木,古橋已幾乎被荒野埋沒。為此,龍江鎮決定對貞女橋進行修繕,并在該橋的周邊建設貞女橋公園。
城網君向龍江鎮宣傳文體辦了解到,貞女橋修繕方面將“修舊如舊”,不會因為修繕而失去歷史感,失去歷史的味道。而為了推動鄉村振興、提升人居環境,龍江鎮還借此機遇,建設貞女橋公園,將其打造成為一個旅游休閑文化場所,不僅活化保護了歷史古建筑,也為周邊市民提供更多活動空間,成為市民又一個日常“打卡點”。
貞女橋公園平面圖。
貞女橋修繕后效果圖。
據介紹,在舊橋修繕過程中,龍江將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盡可能采用原材料、按照原形式進行維修加固,對已失去原形制的部件,在有充分依據的前提下進行復原新造。而新規劃建設的貞女橋公園,則利用周邊約1.5公頃的土地,打造一個旅游休閑文化場所,大大提升貞女橋周邊的整體環境和配套,為市民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帶來生活上的便利。
按照規劃方案,公園建成后將清除雜生樹和雜草,增加更豐富的綠化景觀層次,并建設景觀橋、對亭、景觀連廊、停車場等設施,公園步道沿途也設置休憩景觀凳、草坪燈、宣傳設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園內還將復原貞女橋古步道,沿用舊條形麻石,按照歷史遺跡重新鋪筑麻石步道,連接修復后的石板橋,并將古步道延伸至公園入口,在入口處設置有標示性的入口廣場。
熱心企業和個人紛紛捐資助力。
這次貞女橋活化工程受到了很多龍江人的期待和關注,目前已有社會熱心人士合計捐贈約60萬元款項,用于支持貞女橋工程建設。
龍江鎮黨委副書記賴朝輝表示,撫今追昔,早在南宋時期,龍江人吳妙靜捐資建造了貞女橋,一舉解決了龍江及周邊民眾,往來龍江和龍山的難題,其慈懷善德一直被當地銘懷與傳頌。八百年間,無數龍江人往來貞女橋,實現他們對生活、生產、發展的夢想,人們更悉心呵護這座散發著人間溫情的古橋,令其成為珠三角最古老的石板橋。如今,龍江對貞女橋進行復原新造,并筑建貞女橋公園,既是致敬歷史,秉承與人為善,化私為公的文化精神,更是落實河涌整治,鄉村改造,民生服務的重要抓手。希望全社會一起出力,早日將建設成果與群眾分享。
據悉,貞女橋修繕、貞女橋公園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完成,目前已發起眾籌。(詳見:《龍江:發起眾籌,一起建設貞女橋公園》)(鄒建華)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