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畫應該多臨摹多探討,要有所選擇地學習歷代各家各派,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就能看得更遠。”——吳靜山
吳靜山,順德樂從人,本名九如,字靜山,號靜者。他幼而夙慧,天賦甚高,每當對景默記,便能心領神會,揮筆之時,全憑記憶與意會,卻能妙合自然,盡得風流。胸中之丘壑,盡化筆底妙觀。
一起跟小編來了解這位筆底生妙觀的樂從人吳靜山吧。
在“泥濘”中奮力前行
吳靜山自幼聰慧,其父親雅好收藏名人字畫。自幼便就受到書畫藝術的熏陶的吳靜山,對書畫藝術情有獨鐘。天資聰穎加上后天勤奮,12歲時吳靜山以一幅卓然不俗的《山茶》參加首屆華南美術展覽,小小年紀便受到老畫家方人定和李云的稱許。
1962年秋,吳靜山考入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為美術學院院長潘天壽和導師陸儼少所賞識。潘天壽曾戲言說:“廣東出二山:蘇仁山、吳靜山。”
然而,正當風華正茂的吳靜山卻因一場疾病輟學,被迫返回廣州;而因海外關系的影響,吳靜山常年受到同學的猜忌、排擠。但個性倔強的他,在坎坷的際遇面前不屈不撓,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在美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回到廣州后,吳靜山受到中山大學著名文字學家、收藏家容庚先生和著名詩文家陳寂先生的器重。容庚先生盡出自己的珍藏名跡讓吳靜山臨摹研習,連罕以示人的戴進《江山一覽》長卷,也拿出來供吳靜山臨摹。陳寂先生在為吳靜山題畫時,把吳靜山比作元代山水畫大家黃公望,以表對其深切的期望。
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少知識分子遭受到虐待甚至迫害,吳靜山也難逃厄運。年僅二十多歲的他,生活十分拮據,但他始終以赤誠之心侍師待友。他得知潘天壽、陸儼少、容庚等老師體弱多病,寧愿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給老師寄去錢物,寄去冬蟲草等貴重藥材。
在前人的肩膀上創出個人風格
吳靜山以赤誠之心待人,也以赤誠之心繪畫。從范寬、董源、巨然,到倪云林、王蒙、黃公望、吳鎮,以至石濤、漸江、八大、石豁,他都下過極深的功夫,不趕時髦,不走捷徑,扎根傳統毫不動搖。所以,吳靜山的畫,既取北派的雄奇壯闊之美,也蘊含南派的豐潤秀雅之姿,筆墨雅正,具有深厚的傳統根基。
吳靜山認為,“學畫應該多臨摹多探討,要有所選擇地學習歷代各家各派。不知傳統,何來創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就能看得更遠。”吳靜山不僅重視上法古人,也勤于外師造化。為了從生活中拮取素材,尋找創作的源泉,他挾筆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從嶺南到塞北,從長江三峽到川藏高原……
吳靜山作品賞析
來源:編輯整理
編輯:左翠銀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