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基金會不僅投入資金建設社區,更重要的是撬動了社會力量和多方資源參與基層治理。”
“小項目建設卻撬動了社區治理大力量,背后村民觀念的變化和付出更值得我們記住和努力。”
“基層治理要接地氣,左灘村的議事協商‘三條基本原則’通俗易懂,讓我印象很深刻:對事不對人,聚焦議題,限時發言。”
……
“和美社區·幸福家園”采風活動舉行。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梅佛田”攝
11月20日,由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順德城市網聯合組織的“和美社區·幸福家園”采風活動走進勒流東風村、龍江左灘村,區黨代表、區人大代表、網友代表等近距離體驗和感受在基金會的協助下,基層村居、社區在教育發展、社區照顧、社區營造和行業支持等領域的治理成效。
點燃希望,凝聚民心
一個幼兒園帶來了改變的開始
采風首站來到勒流東風幼兒園,這是東風村內唯一的幼兒園。僅有小小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共110多名孩子的幼兒園,為什么值得一看?
據東風村黨委委員馮淑玲介紹,幼兒園由于面積不夠、功能場室不足,于2017年被降級成了托兒所。盡快恢復辦園資格成為了村兩委當時的工作重點,但改造資金缺口大,是橫在村委會面前的“攔路虎”。德勝基金會“和美社區計劃”為東風村幼兒園提升改造提供了最大限額的資金支持,經過改造提升的幼兒園恢復了辦園資格。現場有網友感嘆,園內環境整潔,布置溫馨,功能場室齊全,還有運動場,很高大上,一點都不像村里的幼兒園。
事實上,這也成為了東風村接下來一系列改變的“源頭活水”——
獲得德勝基金會的資助后,東風幼兒園得以改造提升。
勒流東風村黨委書記廖勇威說,正是通過幼兒園提升改造項目,激發了東風村全體村民的熱情,點燃了全體村民的希望,干群關系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硬件設施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人的改變’。”廖勇威指著幼兒園的運動場說,這里曾經是魚塘,村民租給村委會改造,打造成孩子們歡樂的場所;他又指向園內的樹木說,這些樹都是轄區內的企業主捐種,還有孩子們的玩具。“大家開始愿意建設自己的家園。”
區黨代表、大良西山小學副校長盧曉雯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順德人,她看到東風幼兒園在德勝基金會投入資金后發生的變化感慨良多,她認為無論是幼兒園的變化還是村兩委和村民的變化,都是源于對這片土地的愛,對家鄉的愛,德勝基金會喚醒了這種愛,促使他們想方設法讓家鄉變得更好。
東風村委會趁熱打鐵,向德勝基金會遞交了社區營造方面的志愿者組織培育項目,打造了一支超過20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成為疫情防控和家園建設的堅強后盾。廖勇威表示,現在正籌建東風村共建基金,目標是600萬元,目前企業家捐贈已經超過300萬元,下一步將面向所有村民發動籌款。“屆時由德勝基金會工作人員、東風村企業家和熱心市民組成基金管理委員會,管理共建基金,幫助東風村持續發展。”
東風臺的場室活化給學子們使用。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楊露”攝
一個唱大戲的舞臺是怎么變成小學生的第二課堂的?東風村的東風臺改造給出了答案。東風臺是用于廟誕和老人節演出粵劇所用,大概一年會使用十天左右。東風村為了充分調動社區的“旁觀者”轉化為社區的“建設者”,借助志愿者參與村公共事務的熱度,強化“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主體責任,以“東風臺”為拓寬志愿組織為切入點,把東風臺的場室活化給東風的學子們使用,一樓為跳繩隊訓練地和東風村曲藝社,二樓為創客室、閱覽室和合唱室,都是老師作為志愿者義務給廣大學子上課,讓他們可以多方面發展。
當網友來到東風臺,勒流東風小學花樣跳繩隊幾十名隊員正在這里訓練。據勒流東風小學花樣跳繩隊教練麥劍軍介紹,跳繩隊于2009年組建,參加世界性全國性大賽100多場,獲得世界冠軍十幾個,亞洲冠軍十幾個,全國冠軍300多個。網友們紛紛對這班孩子豎起了大拇指。
當網友們穿過街巷時,感受到熱火朝天的工程建設,無論是道路修建還是污水管網改造,都充分體現了東風村的社區建設正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網友一邊走一邊了解社區變化。
小資金驅動大力量
拉開和美社區善治的新序幕
黨群活動中心、長沙中路、體育公園、耜耕田、龍田公園、見龍橋、文化驛站,在龍江左灘村,采風團成員跟隨左灘村黨委副書記余小婷的腳步,領略了左灘村的鄉村新貌和鄉村振興的成效。網友一邊看一邊感嘆,“太美了,我都想定居在這里。”實際上,網友體驗的正是左灘村在基層治理的創新探索過程。
2019年,在德勝基金會的資助下,左灘村黨委加速了基層治理的創新探索進程,開展“和議協商”項目。截至目前,左灘村通過議事協商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難題。停車規劃和耜耕田更是左灘人津津樂道的經典案例。此外,左灘村和德勝基金會建立了“幸福基金”,開展鄉村微創投“左灘村幸福基金庫公益項目”,以小額資助方式,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公共設施更新和開展民生服務。
“我們對德勝基金會又愛又恨。”余小婷開玩笑地說,左灘村開展“停車位規劃和管理”時,向德勝基金會申請30多萬元,但只獲得贊助13萬元。轉而,她又很是認真地說,“雖然整個項目期間我們也付出很多,但最后換來的收獲其實更多。如何規劃、是否收費、怎么管理……經過議事成員的討論后,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大大提升。余小婷說,德勝基金會給了我們一個支點,卻撬動了整個左灘的社區治理。
“耜耕田”的蔬菜花果長勢喜人。
途經耜耕田時,網友發現小花園、小菜園的蔬菜瓜果長得生機勃勃,紛紛點贊,“利用屋前屋后的閑置地,很好很實用。”
據余小婷介紹,“耜耕田計劃”是鄉村基層治理在人居環境問題上的一項創新手法,由左灘村兩委發起,由黨員和群眾合力共建,通過公共服務換取田租的形式,鼓勵農民運營,營造“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良好氛圍。
當聽到村民需要提供社區公共服務,以服務置換土地使用權時,網友“覃煒明”為這種方式點贊。他說到,現在各村居都在倡導“四小園”建設,包括公園的綠化等,后期管理成本大,但以置換公共服務的方式,不僅減少后期投入,更是調動了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在我們家鄉,閑置地臟亂差的問題十分突出,在左灘,卻能把這種現象轉變成公眾參與社會的實踐平臺,十分難得。”網友“王鵬”說,同學就是村長,自己一定要把左灘村的經驗推廣給他。
座談會上采風團成員積極建言獻策。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 “藍天”攝
德勝資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基金會自成立以來,以順德205個村居的社區問題和居民需求為出發點,通過開展“和美社區計劃”公益行動,致力于資助教育發展、社區照顧、社區營造、行業支持四個領域的公益慈善項目,發揮慈善資金的撬動作用,聯動社區多元主體和資源共同參與,積極搭建順德本土公益資源與專業支持平臺。截至2021年8月,德勝基金會累計資助項目658個,資助總額9397.55萬元。其中“和美社區計劃”共資助576個項目,資助金額合計8832.95萬元,項目服務覆蓋順德十個鎮街的199個社區,覆蓋率達97%,累計撬動社會資源3511萬元。
采風團成員近距離了解社區建設。
■聲音
區黨代表、大良西山小學副校長盧曉雯:今天走訪的東風村和左灘村,能夠明顯感受到無論是村干部還是村民都有滿滿的自豪感,對家鄉的愛溢于言表。可以說是德勝基金會喚醒了這種愛,促使他們想方設法讓家鄉變得更好。這對于順德其他村居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區黨代表、宏翼工業設計總經理徐文靜:經過今天的采風,我對順德城鄉變化的感觸很大。我看到左灘村改造前后的對比,很小的基金力量,撬動了很大的變動。有些人為了這些改變作出了很多付出,這些人觀念的改變和他們愿意為了村居的變化作出的努力,更值得后面的人記住他們,記住他們所作出的付出。
區人大代表、勒流梁季彝紀念學校校長容燕文:近距離感受社區美的變化以及德勝基金會對推動社區發展所作的貢獻,很感動。今天的采風活動,“美”、“活”、“變”是我最大的感受。美,東風村和左灘村通過德勝基金會的資助,建設社區的民生工程,考慮了融合之美,傳承之美;活,盤活硬件和激活村民自主意識,傳播德勝基金會“授人以漁”的理念,使社區得到持續發展;變,兩個村都分享了未來的發展藍圖,并為可持續發展不斷作出研究,相信未來會變得越來越好。建議德勝基金會下一步擴大宣傳,下一步走向學校和家庭。
網友“覃煒明”:通過今天的采風活動,感受最深的是社區發展不僅需要錢,更需要居民參與。東風幼兒園提升后,引來了企業家為幼兒園改造捐贈樹木、綠化、玩具等,村民與村委會的關系也更加和諧,并且愿意一起去建設自己的家園;左灘的“耜耕田”,村民都愿意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德勝基金會不僅解決了社區發展問題,還撬動了社會力量和多方資源參與基層治理。建議德勝基金會邀請專家,走訪項目,形成可推廣、可覆蓋的經驗,對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鐘柳梅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