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那盞紅色的魚燈。”
“你看,那盞金色的魚燈是我扎的。”
“這些魚燈活靈活現,讓我想起了采蓮歌——《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學生觀賞魚燈。
2月15日,元宵佳節,當璀璨的魚燈在大良成美初級中學悄然點亮,喜慶氣氛拉開了帷幕。走進該校魚燈長廊,在絢爛的色彩,搖曳的燭火中,學生重溫那段一起扎魚燈的美好時光。
城網君了解到,在順德區博物館的牽橋搭線下,成美中學于2020年與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潘氏大良魚燈第四代傳人潘智江簽訂合作協議,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良魚燈制作技藝”引進校園,專門開設了“大良魚燈課程”,讓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非遺,培養熱愛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思想理念與人文情懷,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迸發出新的活力。
大良魚燈第二代傳人潘智江授課。
“大良魚燈課程”的學生經過兩個學期的學習,從扎架,到捫紗,再到著色描麟,親手制作了30盞錦鯉魚燈。
學生制作“大良魚燈”。
學生制作的魚燈,不僅在學校的“大良魚燈長廊”展示,在學生群體中深化影響,還先后在順德檔案館、順德區博物館、順德圖博奇妙夜等場所和活動中展出,在市民中擴大了影響。陳思利、黃雪瑩、梁蘊藍、袁杰銘等4名同學親手制作了2盞魚燈捐贈給了佛山市順德區檔案館,以回饋社會。
成美中學的“大良魚燈長廊”。
大良魚燈承載著世世代代大良人的美好回憶和大良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美人愿意、也正在以行動和努力守護這魚燈的點點微光。令人欣喜不已的是,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到魚燈制作中來,靈動的大良魚燈,正重煥新光彩。
你瞧,記憶中的魚燈,又緩緩游動起來了!
“我們不會忘記初心,希望一直堅持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魚燈的魅力。”大良菁菁學子以稚稚童聲,傳遞出對于非遺文化的拳拳情深。
編輯:鐘柳梅
來源:大良成美初級中學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