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佛山市文聯、佛山市作協、《佛山文藝》編輯部、順德區文聯、順德區容桂街道宣傳文體旅游辦公室、順德區作家協會攜手舉辦的長篇小說《大鳳來儀》新書首發暨作品研討會在順德工業發展館舉行。廣東省作協創研部主任周西籬、佛山市作協主席張況、順德區文聯秘書長黎家駒、順德區容桂文聯主席周文標、順德區作家協會主席吳國霖、作者魏強一起為長篇小說《大鳳來儀》啟動揭幕儀式。
長篇小說《大鳳來儀》由順德產業工人作家魏強創作。魏強自1993年從陜西來到順德,30年間,從技術人員到奮斗在順德工業文明一線的產業管理人員,正好經歷了順德這幾十年翻天覆地的大變遷。作者一開章,就以順德譚氏家族四代人百年的命運跌宕為敘事掩體,以改革開放以后主人公譚志遠以及他的一幫兄弟在順德家電行業的沉浮崛起為主要書寫對象、這一群順德優秀的產業工人,代表著中國產業工人強大的力量,他們為中國的崛起貢獻良多,這種家國擔當也正體現了順德人的擔當。
廣東省社科院文學所所長鐘曉毅表示,魏強作為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把自己的體悟書寫在洋洋灑灑近35萬字的作品構建里,努力地去呈現順德制造業在漫長的艱難而又輝煌的生存開拓中,所積淀下來的在新時代又得到質的飛躍升華的精神特質,為時代而歌,為順德產業工人而書,是魏強30年順德工作生活的致敬之作。
周西籬表示,我們注意到作者魏強在創作中,以身邊的優秀企業家代表為書中主要人物原型,讓作品產生強烈的親和力。并且在書中,還用眾多筆墨緊貼順德文化,描繪了順德美食、民俗、風土人情,具有很強的辨識度。魏強以耳聞目睹、親力親為的方式見證現實,以一種直接面對事物的進行時態,較生動地呈現現實的動態圖景,重點關注他所熟悉的地域和特定的人群,見微知著地再現了當代中國工業發展迅速轉換的時代進程。
廣東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黃少剛介紹,自己從這部小說里,不僅看到了新的人物成長軌跡,也看到對工業文學空間新的書寫,給人一種震撼之感。小說中還通過人物的匯報和對談,將各種企業管理的術語鑲嵌在其中,對生產工藝流程,作者也有精到的介紹,如鈑金加工的頭道工序開料、噴涂的標準等,對于技術創新的描述,由于作者一直在第一線工作,有著切身的體驗,寫得清晰明白,讀起來一點都不會有隔閡之感。在藝術地說好工業故事方面,順德開了個好頭。
張況認為,《大鳳來儀》是中國工業文學新形態的一次有益探索與魅力彰顯,小說所觸及的順德工業發展話題,以許多纖小的細節支撐宏大的場面,折射了“佛山品牌”“順德制造”獨具特色的時代魅力,彰顯了“順德工業”不可低估的競爭潛力、輝煌篇章。作家集中筆力所呈現的小說主人公譚志遠,就是順德工業發展藍圖最初雛形的描繪者之一,具有重要的標本意義。
張況還說道,近幾年來,佛山工業文學創作方興未艾,順德作為產業之都,其工業文學創作成就可圈可點。事實上,順德工業文學有著可溯的淵源:早年參加過延安文藝工作座談會、素有“中國工業文學拓荒者”之稱的著名工業文學作家草明就是佛山順德人,其佳作《火車頭》等樹立了中國工業文學的坐標和可資借鑒的文本。而堪稱中國產業地標、制造脊梁的佛山順德,作為廣東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實驗區,其珠玉般遍布全球的工業產業鏈,為順德工業文學創作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前景和源源不斷的素材。魏強長篇小說《大鳳來儀》傳承了工業文學的血脈,以較強立體感現場感的書寫,展現了當代中國工業發展的時代風貌,為工業立言,為時代畫像,為產業工人立傳。可以毫不隱諱地說,小說主人公譚志遠就是順德工業企業家的一個“符號”。
吳國霖希望借這次研討會機會,進一步促進工業題材長篇小說創作。近年來,順德先后舉辦了8屆“順德杯”中國工業題材短篇小說大賽、3屆草明工業文學大獎等多項工業文學活動,在短篇小說創作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一步將力抓長篇小說的創作。希望在人文灣區建設中講好工業故事,走出一條有順德特色的寬闊道路。
編輯:陳惠玲
通訊員:順德作協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