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繼大良升平廣繡工坊成立不到一個月,一場“就業+非遺”合作對接研討會在大良唐賢香云紗生活館舉行。
這場由大良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組織的研討會,邀請了來自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創新中心、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等行業專家,以及協會、旅游、餐飲等業界代表,為進一步探討“非遺+就業工坊”模式,促進靈活就業,助力非遺產品市場化,推動非遺產業聯動,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提升進行腦力激蕩。
“就業+非遺”合作對接研討會舉行。
會上,升平廣繡工坊負責人黃海燕介紹升平廣繡工坊的基本情況、發展設想和發展的主要困難,并由“就業+非遺”項目簽約合作商家大良美食旅游促進協會、唐賢香云紗、文筑社企書店代表針對雙方合作如何開展提出建議,從如何提升廣繡產品競爭力、做好產品宣傳推廣及拓展消費渠道等方面進行討論。
唐賢香云紗代表歐陽永澤表示,“就業+非遺”項目是傳承推廣文化和發展商業相結合,在宣傳推廣文化方面可通過刺繡課程進校園、舉辦繡品展覽、與其他非遺技術交流等方式進行,在發展商業方面要注重現代技術與傳統結合,建議借鑒蘇繡機繡與手工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廣繡技藝也應與其他行業、產品互聯互通,例如與旅游行業相結合、與香云紗產品相結合,提供產品競爭力,拓展銷售渠道。
研討會上,各行業學校專家、商家代表暢談行業發展新態勢,結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獨到的遠見卓識,全方位地討論如何將“非遺”產業化,助力廣繡工坊產品創新走進市場,為“就業+非遺”項目合作提供新思路與方向,賦彩非遺促就業。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院長甘慕儀提到,“非遺”產品應關注其可持續性發展,她從產品自身、品牌打造、營銷策略、平臺互通、人才培養五個方面給出建議,強調產品需具有跨界性、多元性和具有實用價值可結合順德本地美食、家居等特色強強聯合。
無獨有偶,順德區社會創新中心總干事李允冠也強調,非遺一定要和外界結合,具有實用性。“我們的生活不一定都接觸非遺,讓非遺給社會帶來什么?我們對非遺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沉醉在過去的輝煌,還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古為今用?”李允冠表示,非遺搭上“剛需”這條船才能揚帆起航。
非遺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貝”。為此,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理事曾麗表示,我們傳承非遺,正是通過共同的文化,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凝聚在一起,增強自豪感和歸屬感。
據大良公共服務辦主任楊旭花介紹,2018年至今,“廣繡就業技能公益培訓”共開展了9期培訓班,培訓了300多名學員,累計幫助70多人實現靈活就業,100多人實現兼職增收。“廣繡能否通過公益培訓傳承下去?如何幫助學員走好未來的路?因應這些思考,‘就業+非遺’的探索應運而生,我們推動成立升平廣繡工坊,與市場對接,鏈接商業協會、商家企業開展合作。”
楊旭花表示,大良公共服務辦將持續關注和支持“就業+非遺”項目,定期組織相關的研討活動,從創新思維、市場開拓(資源對接)、產業聯動等方面助力非遺就業工坊增強競爭力,促進“就業+非遺”項目落地,打造“就業+非遺”新格局。
編輯:鐘柳梅
通訊員:羅利婷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