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走進黃龍村冬瓜種植基地,園區里已變得安靜下來,但前幾日的豐收熱鬧景象仍然歷歷在目:冬瓜藤蔓上結滿了烏黑發亮、碩大飽滿的冬瓜,村民們的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悅。
黃龍冬瓜種植基地
說到冬瓜,順德民間有“碧江出只雞,黃龍出個瓜”的說法,可見冬瓜在黃龍村“不一般”的地位。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黃龍村里的冬瓜種植業正經歷著重重考驗……
舊時經濟來源
黃龍冬瓜馳名海內外
烈日照射下,黃龍村村民九叔正在拿著水管給剛種下的菜苗澆水,得知我們來了解冬瓜后,九叔憨厚地笑著說,“你們來得不是時候,冬瓜都收完了!”
九叔正在給菜苗澆水
還沒有結婚時,九叔就已經開始種植冬瓜,如今已經退休的九叔更是離不開這“一畝三分冬瓜地”。談到年輕的時候,九叔停下了手邊的工作,眼睛里滿是回憶,“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賣冬瓜,都是自己撐著一條小艇從北滘到廣州番禺、甚至是更遠的地方去賣,和現在可太不一樣了。”
在當時,產量大、品質高、個頭大、味道好的黃龍冬瓜馳名海內外。“不少黃龍冬瓜通過容奇港出口到香港、澳門等地,當年提到黃龍冬瓜就是頂呱呱!”九叔有點自豪地說。
除了種冬瓜,九叔日常還會做一些冬瓜制品,如冬瓜干。清洗、刨皮、起片、晾曬、脫竹……在天氣好的情況下,1天半到兩天的時間,一個60斤的冬瓜就變成了2斤左右的冬瓜干。因為繁瑣,村里做冬瓜干的人家并不多,但九叔依然年復一年地堅持,“其實賺得不多,但我做了一輩子的農民了,停不下來了。”
冬瓜種植基地內的大部分冬瓜已收完
“最旺盛的時候,全村超過一半的人家都在種植冬瓜。”黃龍村委會工作人員杜志銳介紹,隨著時代的變遷,黃龍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少年輕人也選擇進廠工作,黑皮冬瓜已不再是黃龍村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
隨時代而浮沉
種植冬瓜已成文化印記
盡管現在黃龍村種植冬瓜的規模比以前小了很多,但村民從未停止過它的種植。2020年,為了重拾冬瓜文化,黃龍村有20多位熱愛種植冬瓜的村民自發成立了黃龍村冬瓜合作社,村里也建立了冬瓜種植基地。平日里,合作社的社員們會經常聚在一起交流種植經驗,也有不少村民會在自己家的小天臺種上幾個冬瓜。
“我爸爸那一代都是以種植冬瓜為生,我從小就跟著爸爸開始種植冬瓜,但從我這一代開始,就慢慢地減少生產了,現在種冬瓜,其實都是以觀賞性為主。”合作社社員陳姨開朗地說,自己種冬瓜也不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一種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有路人經過瓜田,好奇地過來看一眼,我就送一個給他,今年種了20多個冬瓜,全都送出去了,就留了一個自己吃。”
冬瓜種植基地內剩下少量冬瓜還在生長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驗的累積,村民種植的冬瓜也越來越大,品質越來越好,陳姨熱情地給我們介紹,“今年冬瓜特別靚!平均都有50多斤一個。”說到這里,陳姨臉上滿是驕傲,“我今年種的冬瓜是這么多年來最大的,有58斤,還拿了瓜王比賽的第六名!”
說到秘訣,陳姨大方地和我們分享,最大的秘訣其實是“土地”,“撒一層白灰后再犁地,再撒一層生灰……之后不用怎么施肥,冬瓜都長得很好!”而這些秘訣,都是合作社的社員不斷到三水等有優秀種植經驗的地方進行參觀、學習得來的。響當當的黃龍冬瓜品牌,離不開社員們的不斷鉆研和悉心照料。
面臨“青黃不接”困境
冬瓜文化傳承受阻
在如今村民生活富裕的黃龍村,一個又一個碩大飽滿的冬瓜對于村民來說,更像是一個文化印記和精神載體,寄托著村民們對當下美好生活的感恩與對昔日種植冬瓜的記憶。
黃龍村里隨處可見的冬瓜元素
單靠情懷是無法讓黃龍冬瓜品牌實現長遠發展的,優秀的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但和很多優秀農業文化一樣,黃龍村目前正面臨著傳承人青黃不接的狀況,冬瓜合作社的社員大部分都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一方面因北滘工業較發達,大部分年輕人都會選擇從事工業而不是農業,另一方面,種植冬瓜利潤微薄,與所付出的時間精力不成正比。所以就算是業余,也很少有人會選擇種植冬瓜。
據了解,目前村里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傳承人,希望能夠找到合適的人,把冬瓜種植經驗傳承下去,讓冬瓜文化發揚光大。
開展周邊文創
為冬瓜文化注入新活力
為了讓更多年輕群體了解黑皮冬瓜、傳承冬瓜文化,黃龍村在宣傳推廣方面下足了功夫。睦鄰冬瓜文化節、冬瓜趣味運動會、“瓜王”評選……近年來,黃龍村圍繞冬瓜開展了一系列有趣又好玩的活動,吸引了不少不同地區的年輕人遠道而來。
在睦鄰冬瓜文化節,村里還鼓勵村民以冬瓜為主題,研發多元化的冬瓜產品,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冬瓜創意美食,包括冬瓜咖啡、黑皮冬瓜凍、烏龍冬瓜檸檬茶、冬瓜糖畫、冬瓜缽仔糕、冬瓜可樂沙冰等等。以美食為契機,在傳播冬瓜文化的同時,也為黃龍村的村民帶來了新的經濟創收機會。
黃龍硒鍶黑皮冬瓜體驗館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6月12日冬瓜文化節,黃龍村和工業設計城合作開了一家黃龍硒鍶黑皮冬瓜體驗館,開發冬瓜周邊產品,“我們這里有冬瓜餅、冬瓜干、冬瓜茶、冬瓜玩偶……”冬瓜體驗館老板一邊熱情地向我們介紹店里的一些冬瓜文創,一邊表示開業以來生意還是比較平穩,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冬瓜IP的衣服和娃娃賣得最好,很多人加了微信,后續還陸續在這邊復購一些冬瓜有關的產品。”
黃龍硒鍶黑皮冬瓜體驗館內的文創產品
從種植冬瓜到改建村級工業園,黃龍村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冬瓜也已經從黃龍村的經濟來源演變成文化印記。未來,黃龍村將圍繞冬瓜文化打造品牌,用更多元化、潮流化的方式,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新動力,讓冬瓜文化在黃龍村“存”下來,“活”下去。
編輯:議令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