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撒種子的季節,也是播種希望的季節,更是放飛夢想的季節。
4月7日下午4點,順德大良鳳翔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在老師唐露的帶領下,四年級2班的學生卷起褲腿,擼起袖子,赤腳走進泥田里。他們不怕臟、不怕苦,一邊向老師請教如何插秧,一邊和身邊的小伙伴交流經驗,盡管滿手泥巴,但他們滿臉笑容,樂在其中。
孩子們插秧,樂在其中。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五育并舉教育體系”一直是大良街道教育的中心工作。勞動教育作為“五育”之一,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也一直受到大良街道各中小學的重視,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們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自然,讓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更加繽紛,學會在勞動中學習,在勞動中成長。
科技賦能,創建校內外勞動教育基地
大良教育辦與鳳廚協會合作建設勞動教育基地,為各學校牽橋搭線,引入校外資源開展勞動教育。西山小學、成美中學、玉成小學、鳳翔小學等不僅與新地農場等多個勞動教育基地合作,還紛紛在校內建設勞動基地,使生產性勞動教育得以常態化實施,也為學生勞動素養的提升搭建了實踐平臺。
大良西山小學重新規劃教學用地,創建了多元、現代、聯動的勞動教育基地——“三園二中心一農場”,包括植物園、靈芝園、松鼠園在內的農業創客公園、現代農業創客中心、智能廚神中心、數字化空中農場以及三大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學生不但可以在校內通過親身體驗探索認識很多植物,與小動物親密接觸,還可以去到校外實踐基地參與農業實踐。占地230平方米的廚神培訓中心是西山小學現代智能與創新勞動思維教育的新探索,爐具、灶具等廚房設備全部為智能電氣化的產品,孩子們可以在此盡情享受烹飪的樂趣。
智能栽培室、微型氣象站、無土栽培、水簾降溫……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農業科技逐漸走進了西山小學的校園中,打造了智能化、數字化的勞動環境。西山小學在開展勞動教育課時,也借助許多現代化的設備,譬如使用拉力傳感器研究纏繞植物的藤蔓拉力變化,使用土壤濕度計觀察土壤濕度變化,使用風速測量儀測量實時風速等,充分培養了學生們作為未來勞動者所需的科技素養。
成美初級中學農藝園。
據介紹,成美初級中學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在校內創建了400平方米左右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農藝勞動實踐園和600平方米左右以現代農業為主的垂直智慧農場實踐園。此外,學校還先后與南海青少年軍校、廣州綠沃川高新農業科技園、順德區新地農場等合作,開設多個校外勞動教育基地。
與此同時,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成美初級中學在其校內的垂直農場中引入了無土栽培、霧培、魚菜共生等現代農業系統,讓學生在上課時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成美初級中學的教師在上課時也充分運用傳感器、物聯網、空氣濕度計等新興科技手段,讓學生動手調配無土栽培營養液,制作生物有機肥料,從而擴充學生的農業生產知識。通過在智慧農場模型搭建成套種植架、安裝水循環系統、組裝溫濕度監測裝置等方式,引導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驗、用理智去感悟,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知識的技能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充分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勞動拓展課。圖為學生在砌面包窯。
深耕教學,開發特色勞動教育課程
成美初級中學創設了“學科融通”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并梳理了優秀的教學案例,匯編成了《成美初級中學“融通”課程體系: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學科融通》校本課程。該課程主要分為日常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生產勞動三個板塊的內容學生不僅可以在勞動課上學到如何種菜,還能學到如何整理宿舍和家中的內務,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課程目標。此外。成美初級中學還開設了“成美勞動大講堂”,邀請農科院專家和順德名廚走進校園農場,指導學生種植大良水稻、探究桑基魚塘的生態循環原理。除了日常的家務勞動,校內外的清潔活動之外,學校還結合節日、結合課程,先后開展五一勞動周活動、親子育苗活動、親子帳篷節活動等。
據成美初級中學初一年級勞動課教師龍葉婷介紹,在課堂上她靈活運用講解說明、淬煉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激勵等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每月也會根據學生的表現評選優秀小組和“勞動小能手”;課后,通過家長監督的形式,完成勞動教育在家中的任務,學校承擔學校集體勞動的組織管理及考核評價任務。并引導學生根據興趣、能力和活動的需要,明確分工,以多種呈現方式分享勞動成果,如繪畫、攝影、戲劇與表演、創意物化等,通過撰寫勞動報告、心得筆記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在老師的指導下,西山小學學生觀察植物生長。
西山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在傳統勞動教育的基礎上結合智能農業科技,讓學生收獲現代勞動思維,并以綠色教育為理念,注重生命的溫度,讓創新勞動教育充滿創造和創意。西山小學優化和組建“3+n”勞育隊伍,勞教隊伍開發了農創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包括種子靜態展示、植物成長箱實驗、生物克隆、中草藥知多少、蘑菇培育、果蔬朋友、“雞”動人心、松鼠養育、蠶寶寶生長記等,讓學生探索自然,寓教于樂。同時,開發了不同主題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分層安排勞動課程,有序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此外,西山小學還聘請了專業烹飪教師,與學校骨干教師一起組成了課程開發團隊。以順德美食文化和智能家電為“鑰”,開發了適合小學生學習并實踐的西山校本美食課程,讓學生掌握烹飪的基礎技能,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對標新課標,大良實小勞動教育的步伐走得更早、更快。早在兩年前,大良實小已經將烹飪作為特色勞動,以美食技能、美食文化、美食推廣、美食創新為主題,為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了任務清單。從一年級常見瓜果蔬菜的認識,到六年級簡單菜式的烹制;從一年級簡單介紹一道自己愛吃的美食,到六年級學會利用網絡推廣平臺推廣家鄉的美食名店,用美食串聯起這張勞動清單,既能提高學生生活實踐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順德文化的認識。
大良街道中小學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如桂畔小學的端午節勞動整合課程,將端午節的文化與傳統習俗滲透在語文、勞動、詩歌、美術、德育等課程中;鳳翔小學“中草藥種植”課程,班班都有責任田,讓學生化身小農夫,參與播種、施肥等各個種植環節,從“泥土氣息”的課堂中體驗生命的活力;鑒海小學分學段階梯式勞動教育課程、實驗小學的勞動教育項目化學習課程、成美中學“融通”校本課程體系:《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學科融通》等,大良街道各學校以課程為抓手,通過多維、動態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在落實全面育人的同時也給學校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各具特色的勞動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
滋體育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初衷,是讓孩子們從教室里走出去,親近自然,愛上自然。”西山小學校長陳志斌如是說。據介紹,通過開展勞動教育,學生愛上勞動、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樹立起了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來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觀念。在學校,孩子們主動打掃教室的衛生,維護校園的清潔。此外,孩子們還會將在廚神中心中做好的飯菜帶回家讓家長品嘗一番,回家之后也自覺幫父母做家務,這讓許多家長感到既高興又欣慰。
成美初級中學初一年級勞動課教師龍葉婷則說道,當初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初衷,是希望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舒緩課業壓力的機會,同時也能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通過讓學生了解溫度、濕度、光照等對植物生長植物生長的作用與影響,學習不同植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掌握植物生長環境的基本方法,讓學生懂得了食物的來之不易,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能感受勞動的快樂和光榮。家長們也紛紛表示很支持勞動課的開展“感謝學校開設課程給孩子們提供鍛煉的機會”!
勞動課給孩子們提供鍛煉的機會,提高動手能力。
“第一次下田,孩子們很‘嫌棄’。”鳳翔小學唐露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帶孩子們下田時,他們不會插秧,覺得泥土濺到身上不干凈。為此,唐露還專門組織開展了一次主題教育班會,改變孩子們對勞動的認識。站在田邊,唐露一邊指導孩子們插秧,一邊表揚“插秧小能手”,“四到五根苗就是一把,插秧要有行距有間距,插穩了才能長好。”唐露說,從選種開始,收集資料到移栽,觀察生長等,穿插講述科研精神,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踐活動和課外拓展,真正從增智、育美、培德方面對孩子們進行勞動精神、勞動品質的教育。
成美初級中學初一七班梁培恩表示,自己非常喜歡上勞動課,她也分享了自己在課上學到的種植芥藍的經驗:“種植芥藍的時候,不要一根一根栽種,而且每排菜秧要間隔一個巴掌的距離,我們的小組成員還要輪流給它施肥、噴農藥。”梁培恩表示,種植的過程雖然辛苦、繁瑣,但是“開花結果”時很有成就感。“我還學會了和同學一起合作,齊心協力完成種菜的任務。”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恰是大良學子的寫照。多彩的勞動教育,播下熱愛勞動的種子,期待結出“愛生命、識環保、懂科學、能惜物、會相處、明事理、有責任、有擔當”的豐碩果實。
編輯:鐘柳梅
部分圖片來源:成美初級中學、西山小學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