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蘇六朋文獻/鑒賞展暨蘇六朋公益課堂啟動儀式在黃連畫家藝術村舉辦。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現場為大家介紹了蘇六朋其人并解讀了他的繪畫風格。
蘇六朋文獻/鑒賞展暨蘇六朋公益課堂啟動儀式。
據了解,本次活動是在佛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順德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指導下,由佛山市美術家協會、順德政協書畫院、順德區農業農村局、順德區美術家協會、勒流街道宣傳文體旅游辦公室、黃連社區居委會聯合主辦。順德區政協副主席李建麗 、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順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何鴻佳出席。
據研究,蘇六朋生年應為1791年,卒于1861年3月以后,1862年4月8日以前。他是廣東順德勒流鎮南水村人,字枕琴,別號怎道人、怎叔。因“枕琴”而衍生的別號則有枕琴子、枕琴道人、枕琴居士、枕琴道子、枕琴道士。
公益課生動形象,觀眾目不轉睛。
據朱萬章介紹,蘇六朋的畫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嶺南地區影響很大。他與另一位同時代的畫家蘇仁山并稱“二蘇”。他的以世俗為主題的人物畫不僅在廣東繪畫史,在全國畫壇也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蘇六朋也是一位詩人、書法家。其繪畫山水、花鳥、白描、指畫兼擅,同時也和當時的文人墨客保持著良好的社交關系,在畫史上留下許多動人故事。但對于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人們對他的情況并不了解。
基于此,朱萬章受邀來順德授課,從時人及蘇六朋的詩文和傳世書畫中解讀蘇六朋及其畫事,希望有助于人們更直觀地了解這位在中國美術史上有些陌生的畫家。
“蘇六朋的這幅畫用很細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輪廓,是流水描,中國畫十八描之一,它是繪畫的一個基礎,但是后來就演變成是繪畫的最重要的一種技法......他的作品既有工筆的、精細的,也有粗獷的。”在公益課堂上,朱萬章講授了很多國畫知識”干貨“,對于蘇六朋的繪畫風格的解讀也十分精彩。城網君現場看到,觀眾看著ppt上的精美畫作,聽著專業而生動的講解,十分投入,也有許多觀眾在真跡前流連忘返。
“通過這次公益課,我們能夠更全面、更權威地了解蘇六朋這位本地畫家,對于順德、廣州、全國都很有意義。”黃連畫家村村長、策展人殷華鋒如是說。
目前,蘇六朋文獻/鑒賞展在黃連畫家藝術村展出中。
編輯:張玥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