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百年的時空長河,留存著一些歷久彌新的人類印記。
在順德,有這么一處藏滿了非遺文化的嶺南傳統園林,魚燈制作、皮影戲、粵劇......集齊了各式各樣的非遺文化體驗!!正值秋高氣爽的季節,周末快帶上家人朋友,一起走進——順德嶺南和園,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吧!
風景如畫的嶺南園林。
做一盞小魚燈
在園區出口,有一座名為“故里”的魚燈館,一進門就能看到一個偌大的大良魚燈高高懸掛,環顧四周,展臺上都是栩栩如生的魚燈。
精美魚燈。
趣味魚燈。
入館就可以體驗到“開竹、扎架、涂紗、捫紗、著色描鱗、嵌眼、裝燈”完整的大良魚燈制作工序,或者也可以體驗制作一把團扇。
魚燈館將傳統的大良魚燈制作步驟革新,用兩三根竹條即可編制成小魚燈的框架,在手藝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只需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個小魚燈的完整制作過程。
傳統魚燈制作。
作為佛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大良魚燈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其起源于清朝,盛行于清末民國,是順德漁業興盛的見證,也是水鄉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如今,順德的大良魚燈制作體驗仍鮮少可見,在這座嶺南園林里,有這么一座魚燈館,在欣賞園林美景的同時,可以做一盞小魚燈,讓自己沉浸一次與非遺技藝的“對話”~
看一場民間藝術“活化石”
來到皮影劇場,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皮影戲,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打擊樂器和弦樂,一邊用傳統的曲調講述故事。
有34名來自禪城的一所幼兒園小朋友們,在老師和部分家長的陪同下,特地來到順德嶺南和園感受皮影戲的獨特魅力。
認真觀看皮影戲。
簾幕一拉,音樂聲響起,熒幕上出現了一只機靈搞怪的龜和活靈活現的鶴,場下原本還在躁動的小朋友們瞬間安靜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熒幕,時不時被跌宕起伏的“龜鶴相爭”情節逗得哄堂大笑。
了解皮影戲背后的故事。
帶隊老師王曦表示,在學校的時候已經帶著小朋友們上了兩個月跟非遺文化相關的研學課程,今天特地帶從禪城過來一起來親身感受一下皮影戲的魅力,小朋友們也看得十分投入,這次的研學課程的成效還是非常顯著的。
聽一出曲調婉轉的粵劇
每逢周末、節假日,嶺南和園的八和臺便會上演家喻戶曉的“粵韻風華”——粵劇。粵劇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作為中國戲曲劇種之一,起源于清代廣東地區,以廣府音樂為主要音樂素材,結合了各個地區的文藝成果,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粵劇表演。
“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臺上......”原汁原味的粵劇劇目輪番上演,粵劇演員們通過嗓音的轉換、情感的抒發,將故事情節展現得扣人心弦,為粵劇戲迷們呈上一出出戲曲盛宴!
關于嶺南和園非遺文化活動的發展,北滘文化站副站長黎藹瑩表示,未來會不斷地加強非遺文化、廣府文化等傳統文化的策劃力度,也會把非遺文化與民藝墟、研學等等活動形式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創新。
周末不知道去哪玩?快帶上家人朋友,來順德嶺南和園,做一盞小魚燈,看一場堪稱民間藝術“活化石”的皮影戲,聽一場曲調婉轉、舞步翩躚的粵劇,一起來感受這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吧~
編輯:黃心玥
圖片:部分來源和園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