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初冬的太陽格外溫暖,倫教培教小學傳來動勁十足的鼓樂演奏聲,伴隨著和風陣陣,構成了一幅生動活潑的教育新圖景。
培教小學學子演奏校歌《微笑的歌》。
當天,倫教培教小學(以下簡稱“培小”)“雙喜臨門”,倫教街道“學校煥新”捐贈儀式暨培教小學第十八屆鄭裕培獎教獎學頒獎大會舉行,在不久的將來,培小將迎來一座綜合性的多功能活動場室,為倫教教育增添新活力。(相關報道鏈接:捐資超 2100萬元!看倫教“學校煥新”中的超強慈善力→)
堅持助學18年
倫教“教育封面”不斷刷新
“活動中心將規劃建設成5層的綜合功能場室,共設10余功能室,涵蓋了藝術、英語、科技、體藝等多個方面。建成后,給學校帶來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當天活動結束后,培教小學校長傅文芳向城網君介紹著鄭裕彤周翠英伉儷綜合活動中心未來的建設規劃,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眼里滿是期待與自信。
鄭裕彤周翠英伉儷綜合活動中心效果圖。
中心以“鄭裕彤周翠英伉儷”命名,其背后凝聚的是鄭氏家族的無私大愛。由周大福集團創始人鄭裕彤成立的周大福慈善基金會捐資1500萬元助推該中心的建設。
在陽光明媚的初冬,“培小”與鄭氏家族的教育新故事再次續寫……
鄭裕彤,順德倫教人,是周大福集團的創始人,他從學徒做起,經過半世紀的奮斗,成為香港著名的企業家。在取得成就之后,他沒有忘記培育過他的家鄉,帶領鄭氏家族懷著桑梓之情,把最真誠、最樸實的愛獻給了倫教。
2006年,鄭裕培(左三)出席培教小學開辦典禮。
培教小學前身是培教中學(培教職業技術學校),1989年,由鄭裕彤的弟弟鄭裕培捐資560萬元以及政府斥資興建。2006年,在倫教教育的新期待下,培教中學原校舍修繕改造作為小學用途,更名為培教小學,成為當地一所獨具特色的小學。
此后,鄭氏家族還多次對學校的修繕、改擴建等給予支持,在2021年倫教教育基金募捐中,鄭裕培的兒子鄭錦超、鄭錦標捐款240萬元,其中120萬元用于培小心理健康教室、會議接待室等場室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教學環境。
一年一度獎教獎學活動舉行。
除了硬件上的助力,鄭氏家族對學校的軟件建設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懷,自學校開辦以來,每年設置鄭裕培獎學金,至今已有18載。2020年起,周大福慈善基金會每年全額資助培小獎教獎學,累計捐資近160萬元。
當天下午,站在領獎臺上,培小師生們接過榮譽證書,臉上笑容燦爛。在會場內,周大福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袁捷也同樣笑得很開心。
看到老師和孩子們在學校里都得到了良好的培育和成長,袁捷心里十分欣慰,18年的慈善堅持沒有白費。
事實也確實如此,慈善的力量是巨大的。傅文芳分享道,正是由于以鄭氏家族為代表的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持續關愛,培小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效:連續十年獲評順德區先進學校,連續七年獲評順德區中小學辦學質量考核 A等次學校。過去的一年里,學校被評為佛山市勞動教育特色學校、首批順德少年科學院基地學校、順德區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示范校、順德區優質生源輸送校。
如今,培小以卓越的辦學成績,成為倫教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是倫教教育的“門面擔當”之一。
“這份關愛給了我們無窮的動力,激勵著我們不斷奮進,成為最美好的自己。”傅文芳滿懷謝意地說道,鄭氏家族回饋社會的責任和真誠,也讓師生埋下了責任擔當、奮發有為的種子,一直激勵培小不斷努力,辦成更好的學校,培養更多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
“最窮的有錢人”
他們投入超1.35億元支持家鄉發展
培小的向上發展,是鄭氏家族熱心倫教教育事業的一個縮影。倫教街道歸國華僑聯合會秘書長劉少梅介紹,長期以來,鄭氏家族對倫教教育事業的支持是不遺余力的,多年來,累計投入超1.35億元助力倫教各領域發展,其中對教育建設的投入力度居首位。
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落成剪彩典禮合照。
這當中有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的捐建、培教小學的捐建、倫教中學的捐建、倫教小學的捐建、匯賢實驗學校的捐建……無論是主要捐建人還是參與捐資方,幾乎所有倫教教育的僑捐項目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而倫教中學的捐建背后,更是有鄭氏家族的極大推動力。“當時,由鄭裕培發起倡議,動員倫教的其他鄉親一起發力,促成倫教中學的建設,各個擔當有為的鄉賢積極響應,共捐資超1600萬元。”劉少梅介紹道,鄭氏家族的帶動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沒有第一步的倡議,或許就不會有倫教中學了。
除了大項目的支持,鄭氏家族也會對一些小項目給予幫扶,細水長流,匯成江湖海河,把“真金白銀”的愛都留給了家鄉的人民。
“他是最窮的有錢人。”今年82歲的原鄭裕培秘書羅國興在1980年與鄭裕培結識,當時羅國興在香港的一家社會福利機構任職,回憶起與鄭裕培的相遇,羅國興這樣評價道,他一生熱心慈善,捐資助學助貧,自己卻過著最簡單樸素的生活。
“鄭裕培平時幾乎沒有娛樂生活,有時間就讀讀書、寫寫書法,家里也沒有請護工,每天都是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做飯等,和我印象中的有錢人完全不一樣。”羅國興表示,鄭裕培作為一位卓有成就的企業家,卻從不擺“架子”,很接地氣,和普通老百姓沒什么兩樣。
而最讓羅國興欽佩的是鄭裕培的那顆慈悲之心。“鄭裕培時常帶上家人朋友一起回到家鄉順德倫教的鄉下走訪,扶貧濟困,捐資助學,受他資助的孩子超過400人。”在羅國興心里,這是他難以想象的一個數字,作為一個從事慈善事業的人,可以長期不求回報幫助如此多的人實為少見。
羅國興(左一)盡其所能,支持幫助順德倫教發展。
當問及鄭裕培慷慨助力家鄉發展的原因,羅國興表示,沒有特別的原因,僅是一片赤誠的桑梓之情,哺育過他的家鄉,他也希望家鄉可以變得越來越好。這樣一片鄉情,羅國興深受感動,1987年,他受鄭裕培委派回倫教籌建開辦倫教周大福首飾鉆石加工廠。在倫教的幾十年的時間里,羅國興也盡其所能,支持幫助順德倫教發展,早已把自己當做了順德人、倫教人。
難能可貴的是,鄭裕彤、鄭裕培的二代、三代等也繼承了父輩們大愛無私的精神,多年來,用實際行動對家鄉倫教的教育、醫療、體育、敬老、城市建設等領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除了個人的捐助,周大福集團還設立了周大福慈善基金會。基金會總監楊漢淳介紹道,基金會融入了鄭氏家族的桑梓情懷,秉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理念,從事扶貧濟困、安老扶幼、改善醫療衛生、助學等公益慈善事業。
楊漢淳表示,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未來,周大福慈善基金會將持續關注倫教教育事業發展,在倫教所需時提供慈善所能。
各方捐資助學蔚然成風
倫教教育奔跑在“春天里”
像鄭氏家族情傾故里、熱心教育的事跡,在倫教并不少見。翻開倫教教育發展史,會發現倫教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教育,許多優秀企業家、旅外鄉親、善長仁翁為教育解囊相助,各方捐資助學蔚然成風。
除了鄭氏家族,翁祐、蘇善祥、何慶、周君令、李錫……這些耳熟能詳的倫教鄉親,都曾為倫教的教育做出過重要貢獻,他們講感情,重鄉情,慷慨捐資成立各類教育、福利基金會,興建各項公益福利事業,對故里誠信樂善,志在造福鄉梓。
此外,倫教總商會、倫教慈善會也多年帶頭倡導和踴躍關心支持教育事業,有力地推動了倫教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據統計,倫教總商會、各行業商會、協會、愛心企業等從2018年至今累計捐贈教育資金超3500萬元。
這些善款不僅為倫教教育直接改善教學環境,提升教育質量,更激勵著廣大師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與學習中,共同推動學校邁向新的高度,共同奠定了倫教教育堅實的基礎,讓每一位家鄉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現代教育。
捐資助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樂善好施,與人為樂、與人為善的體現,也是在倫教這片充滿人情味的地方的傳承。企業家、鄉賢們以堅定的信念、卓越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帶領企業攻堅克難、創新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他們始終將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為倫教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倫教教育不斷向前向上發展,呈現出“四新”教育好氣象,即校園建設呈現新面貌、隊伍建設呈現新活力、課程建設實現新突破、質量提升邁上新臺階。
未來,倫教街道將繼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對標“四好”,落實“四優”,賦能倫教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方位推動“優教倫教”奔赴一個又一個春天。
編輯:李素芳
圖片:部分來源受訪者供圖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