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全球設計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意大利米蘭。作為設計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盛會之一,本次米蘭設計周以“可持續棲居”為主題的設計展,于ADI設計博物館拉開帷幕,為全球家居、藝術和創新設計帶來巔峰盛宴。
全球矚目的米蘭設計周拉開帷幕。
前進覓美和巴博羅攜手再次走出國門,在全球頂尖設計博物館AD1,參展由CreativeltalyLab與戴蓓TALK聯合策劃的“可持續棲居”,在四家獲邀進場參展的中國企業中,占有兩席。
米蘭ADI設計博物館(ADl Design Museum)是全球頂尖的設計博物館。館內收藏了意大利金圓規獎自1954年創立以來350多件經典設計作品,完整呈現了意大利從傳統手工藝到現代工業設計的演變。每年米蘭設計周,ADI都會圍繞前沿設計議題舉辦主題展。
前進覓美:以東方哲學詮釋最前沿的“可持續設計”
在這個匯集全球頂尖設計力量的舞臺上,前進覓美正以獨特的東方設計,引發觀眾對可持續發展的深思。
當大多數品牌還在討論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廢物管理等環保熱門話題,“可持續設計”仍停留在材料替換與工藝優化的技術層面的時候,前進覓美卻以木作家具,向觀眾拋出一個根本性質問:可持續設計的本質,究竟是拯救地球的環保指標,還是重建人與物質關系的時間哲學?
前進家具帶來東方哲學。
前進覓美始終將非遺技藝的傳承視為“文化基因可持續”的核心實踐。通過傳統木作工藝打造的家具,在物理壽命與情感價值兩個維度,實現了根本性的使用周期延長。根據前進的老客戶追蹤調查顯示,部分家具已經傳承了兩代人甚至是三代人。這不僅驗證了非遺技藝的持久生命力,更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可持續價值閉環——當一件家具能跨越代際對話,當傳統工藝可連接古今智慧,當家具能成為家族記憶的載體,這便是對“可持續設計”最深刻的詮釋。
最美順德家具也是最美中國家具。
當某些快消品牌每年淘汰成千上百款產品時,一把能用三代人的椅子本身就是沉默的抗議。在所有人都談論未來時,前進覓美依舊在回望文明的本源——那些歷經千年驗證的智慧,或許才是最前沿的可持續方案。
巴博羅:作品“順德·龍”賦予家具獨特的靈魂
此次巴博羅的參展作品“順德·龍”,以中國嶺南非遺文化中的龍舟為靈感,將七件家具作品組合成蜿蜒的龍舟造型,通過紅、綠、黑、白、黃等傳統龍舟色系,賦予每件家具獨特的靈魂。裝置不僅展現了巴博羅對設計與工藝的極致追求,更以“團結協作、奮勇拼搏”的龍舟精神,隱喻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破浪前行。
巴博羅家具堪稱藝術品。
“龍舟是東方集體智慧的象征,而‘可持續棲居’的本質是構建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巴博羅總經理馮志亮表示,“我們希望以家具為媒介,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中對和諧與傳承的堅守。”這一理念與策展人Massimiliano Mandarini的策展思路不謀而合。他強調:“巴博羅的創作完美平衡了傳統與創新,既扎根于文化記憶,又指向未來生活的可能性。”
如果說“順德·龍”是對傳統文化的當代詮釋,那么巴博羅與馮徠合作的“梧桐”立柜,則是一場更具實驗性的跨界探索。作品靈感源自上海街頭梧桐樹皮的剝落痕跡——這些百年前從歐洲移植的古老樹種,在時間侵蝕下形成斑駁的紋理,成為藝術家眼中“生命無常”的隱喻。
馮徠將梧桐樹皮的肌理轉化為設計語言:激光切割的鏡面碎片模擬樹皮剝落的瞬間,觀眾在殘缺的倒影中凝視“蛻變的自我”;層疊的柜體表面以樹皮裂痕為紋路,暗喻時間的非線性流動;而鏡面拼貼的英文提問“Will I shed away?”,則直擊東西方觀眾對生命本質的共情。這件作品不僅是一件家具,更是一場沉浸式的哲學體驗。正如馮徠所言:“破碎的鏡面既是終結,也是新生的起點——設計的意義在于撕碎常規,讓每一次‘剝落’都成為對話的契機。”
為精準呈現“破碎感”,巴博羅與馮徠歷經數十次實驗,將傳統皮革工藝與激光切割技術結合,最終讓樹皮紋理在柜體上自然“生長”。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恰是巴博羅“文化為核,創新為刃”品牌基因的縮影。
呈現獨特的藝術美感。
米蘭設計周“可持續棲居”主題展的核心,在于探索人類與自然互惠共生的可能。巴博羅的參展作品,從材料選擇到文化表達,無不體現這一理念——“梧桐”立柜以天然皮革和再生金屬為基底,力求在藝術性與環保性間找到平衡。
策展人戴蓓在采訪中表示:“中國家居企業正從‘制造’邁向‘智造’。巴博羅的獨特之處在于,他們將可持續理念貫穿于產品全生命周期——從材料研發、工藝創新到文化敘事,每一步都試圖回應全球性議題。”這一觀點與市場數據不謀而合:據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2030年全球環保家具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美元,而中國在可持續設計領域的研究貢獻已占全球六分之一。
順德家具備受矚目。
從巴黎到米蘭,從“被看見”到“主動發聲”,巴博羅的出海之路折射出中國家居行業的蛻變。上世紀,中國企業以OEM代工叩開世界大門;如今,以巴博羅為代表的品牌正以OBM模式構建全球影響力。正如Massimiliano Mandarini所觀察:“中國不再只是世界工廠,而是培育出了獨立的設計思維與國際對話能力。”
“可持續棲居”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座橋梁。當“順德·龍”載著嶺南文化的魂魄駛入ADI博物館,當上海梧桐的哲學之問在米蘭的聚光燈下回響,東西方設計語言在此刻悄然共鳴。巴博羅用作品證明:可持續的未來,需要不同文明的互鑒共生;而中國設計,正以謙遜而自信的姿態,為全球提供一份東方答案。
編輯:鄒建華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