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剛老師解讀網絡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易拉罐的拉環串起來變成了漂亮的臺燈燈罩,舊衣服變成了舒服的地墊,廢棄的茶葉盒也能成為實用的收納罐……各種創意惹得在場的市民不禁驚嘆“高手在人間”。
昨日(1月12日),“2013年北滘鎮社區教育‘春風學堂’活動啟動儀式暨《構建社區教育新模式》主題講座”,在北滘鎮文化中心報告廳舉行。國家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張少剛老師生動形象的演講,讓北滘中小學老師及社區的街坊鄰里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創新和教育的變革,人們由熟人群落轉變為陌生社區,學習模式也轉變為終身教育、學習相伴。”張少剛首先帶著大家感知了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網絡技術不斷創新帶來的教育發展動力。“如何走出學校、課堂、講授狹隘的教育模式,十分關鍵。”
隨后,張少剛展示了全國許多不同社區的優秀模式,杭州上城區通過網絡構建和諧、優質、公平化大教育的“E學網”、進行舊物改造的“i-實驗”等新的模式讓在場的人都非常感興趣。“這些社區教育模式就是要激發大眾的學習愿望,通過給他們創造學習條件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營造人人便于參與、且和諧的學習環境。”張少剛表示,除了講座和廣場活動這些模式外,增加大家集體動手創造的機會也值得肯定。
“北滘近年來舉辦了很多講座,對文化的宣傳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總有‘強鎮弱村’的感覺。”北滘林頭居委會負責宣傳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許多文體活動真正深入到村居后發現并不適合,主要是因為村居里的人的意識和思想難于轉變,對于很多新鮮事物不太愿意去接受,“這就是我們目前推動村居文化生活的最大困難。”
北滘鎮黨委委員、宣傳文體辦主任、教育局局長陳宇瑩表示,北滘文化中心創辦至今剛好整整一年,在這一年里舉辦了超過400場的音樂會、講座、粵劇等活動,“但總體而言看的多,大家參與的少。”陳宇瑩表示,啟動“春風學堂”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加大和市民、村居的互動溝通,讓每個人都成為文明城市建設的參與者。
順德城市網記者了解到,北滘鎮計劃將每周舉辦一次“春風學堂”活動,主要針對小學到高中學科的培訓、對老師與學生家長的培訓以及一些文體活動的組建。通過不同的模式來展現村居生活的創意性。
(編輯:梁云)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