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三點多,在南源路,南昌路,蓬萊一路,蓬萊二路等九條馬路上,總能見到一個穿著綠色外套的背影,她在夜幕下騎著一輛電動單車跟在垃圾壓縮車旁,穿梭在無人的街道上。
她就是已經54歲的北滘環衛工人邱惠秋,每當遇到垃圾桶她就會停下來,用雙手將裝得滿滿當當的垃圾桶拖到垃圾壓縮車前,一字排開,隨后啟動垃圾壓縮車。垃圾壓縮車自動將垃圾桶抬起,傾倒,放下,邱惠秋則又將清空的垃圾桶整齊排列在路邊。為城市帶來潔凈,是邱惠秋多年來反復做的事,也是讓她感到非常驕傲的事。
邱惠秋每天都在沿路清理垃圾桶。
“干著男人才會去干的活”
這些年的時間,她吃過不少苦,苦難沒有打敗她,反而促成她養成堅毅樂觀的性格。在與城網君交談的過程中,邱惠秋除了提到早逝的丈夫會流露出傷感的情緒,其他的事情,講著講著就會大笑起來。“倒垃圾其實都是男人干的事情,但是我也能做。靠的就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她還很驕傲地告訴城網君,從業的17年,她沒有生過一次病。
從事環保工作的17年間,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道路保潔,手握掃把行走在大街小巷。現在的她則主要負責跟車清運垃圾。一個裝得滿滿的垃圾箱,重則有幾百斤。在那些做餐飲的街道前,垃圾箱裝著滿滿的泔水,又沉又臭。邱惠秋需要將這些滿滿當當的垃圾桶拖到壓縮垃圾車前進行清倒,妥妥的體力活。在北滘邱惠秋所在的片區,只有她一個女性在做這項工作。
每天早上,她都要跟著垃圾壓縮車跑九條道路,每條道路上都有幾十個垃圾桶,多的一條道路有40多個垃圾桶。從凌晨3點40開始,直到早上7、8點結束,在這4個多小時里,她需要將這幾百個垃圾桶全都清空。
用木棍將垃圾桶中的垃圾壓實。
提及為什么要轉向這個與垃圾桶打交道的崗位,她說,機緣巧合下替同事頂崗了幾天,發現自己干這個完全沒問題,就一直堅持了下來。“累是累了點,但是垃圾總得要人來收啊,不然就一直堆在那里,影響大家的正常生活。”
“一個人又當爸又當媽”
城網君最初聯系邱惠秋時,她的微信頭像顯示的是她與小孫子的合照,微信名稱是美好人生,她給人的初印象是簡單又幸福。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后,你會發現“美好人生”的背后,經歷了太多難熬的時刻。
2003年邱惠秋在妹妹的介紹下來到順德北滘環衛隊工作,留下家里14歲的女兒和12歲的兒子,只身來到順德,沒想到,一干就是17年。
來到順德的第二年,丈夫就因為意外而離世,得知這個消息,她感到世界都崩塌了,“心里苦啊,沒有辦法。”回憶起那段最艱難的時光,邱惠秋臉上流露出少有的哀傷。料理好丈夫的后事,她繼續回到順德工作,那一年,她時常想著丈夫就會哭起來,手里握著掃把,一邊掃著無人的街道,一邊默默地流淚。
家里的頂梁柱就這樣沒了,生活的重擔全部都壓在她一個人的身上,她一個人又當爸又當媽。為了負擔兩個孩子的學費,邱惠秋需要打兩份工。在早上的清掃做完后,又去工廠上半天班,中午又繼續掃地。她說,只有這樣,才能勉強支付孩子的學費和自己的生活費。
邱惠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理解。
“城市不干凈,我們臉無光”
17年的時間,她的工資從最初的400元,到現在已經漲了不少,節慶日上班還有三倍工資。現在她的兩個孩子都已經在北滘結婚生子,北滘已經是她的第二個家。
邱惠秋非常感謝政府和公司對她的關懷,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城市不干凈,我們臉無光,一定盡職盡責把工作努力地干好。”現在已經54歲的她身體還非常硬朗,但有一半的頭發已經花白,她說:“以我的身體我還可以繼續做十年,繼續為北滘的干凈整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現在唯一讓她感到生氣的事情就是仍舊有人對環衛工人不夠尊重。因為垃圾的味道比較大,工作時,有人從她身邊經過會捂著鼻子厭惡地說著“真臭”。聽到別人這樣說,她感到心里酸酸的,同時,她會將戴在頭上的帽子往下拉,遮住自己的臉。
“但是世界上還是好人多,更多的人會跟我們道一句‘辛苦啦’,天氣熱的時候還有人給我們送水,讓我們感到很溫暖。”邱惠秋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目光中透露著自信和自豪,并繼續說道,環衛工人不怕臟、不怕累,以一人臟換來萬人潔,還是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理解。(邵巧玲)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