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碧江金樓的后花園有一幅《碧江廿四詠鑄銅壁雕》被稱為“碧江的清明上河圖”,牛乳、繡花、云吞也是碧江特產……
5月21日,碧江舊陣時歷史文化展覽開幕,這里展示了北滘碧江社區的過去和現在。展覽坐落于原來的祠堂慕堂蘇公祠,以“詩畫碧江-二十四詠”為主題,描繪碧江記憶畫本。其展陳內容包括:碧江自然地理、歷史地景、碧江人文故事、傳統節慶、文化、產業、美食、碧江的建筑特色以及碧江傳統手工藝等內容。
碧江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長期性展覽,位于碧江村心大街西14號,在金樓建筑群北側。這是一座講碧江歷史的展覽館,原身是一間祠堂——慕堂蘇公祠,在村心大街中段,坐西向東,面闊三間,一路三進兩天井。左右均為本房三興堂的宅第,祠堂門前河涌對岸是本祠的地塘、照壁和谷倉,形成一組祠、堂、宅、倉聚合的古建筑群,對比林立的鏤耳山墻集結出一個瓦陣,很是壯觀。這座祠堂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俗稱新祠堂,大門上的牌匾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于右任先生手書。整座祠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進。展覽也依照祠堂的平面布局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溯回碧夢展廳,講碧江的前世今生;第二部分,是江水煙霞展廳,講碧江的村落格局和傳統建筑——祠堂民居的形式;第三部分,是文鄉雅集展廳,講碧江的經濟、民俗文化、傳統節日和宗族文化、教育、歷史事件;第四部分,架罉展廳,講傳統手工藝人。
據介紹,該展覽由北滘鎮宣傳文體旅游辦公室指導,碧江社區黨委、碧江社區居民委員會主辦,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項目支持,順德區檔案館、《北滘志》編纂工作領導小組協辦,華南理工大學建筑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象城建筑、象田創文、翻屋企社造中心聯合策展的地方文史展示館。希望通過村史館的建設與展陳,全面呈現碧江的歷史、地理環境、文化特色、生態產業,強化碧江人的歸屬感、認同與自豪感。
除此之外,碧江村史館的籌建過程開展“碧江村史館共建策展人”計劃,以“建言獻策”、“展物征集”、“聯展活動”、“文創共創”等途徑,調動地方慈善會、宗親會、學校、社會組織、企業等10余家機構,百余位社區居民、社會人士的全方位參與共建。因此,碧江村史館是集眾人之力、匯眾人之智的“參與式村史館”。
未來,通過碧江村史館的展陳,帶動碧江其他歷史文化資源的進一步保護與活化,豐富“碧江社區博物館群”的路線建設;進一步挖掘碧江文化遺產的展示與傳承。
編輯:萬家長
通訊員:方志濠
圖片:北滘攝影協會湯躍范拍攝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