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北滘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組織今秋退役返鄉士兵和退役老兵代表30多人到碧江金樓和紅色教育基地振響樓參觀學習,開展“強初心擔使命·傳承紅色基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參觀歷史文物,學史明志守初心
退役軍人第一站參觀了北滘古建筑文物碧江金樓。碧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明清時期順德四大坪鎮之一,這里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文人商賈遍布五湖四海,他們告老還鄉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園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的古建筑文物。碧江金樓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碧江蘇氏望族府第,由清代嘉道年間兵部職方司(正三品)的蘇丕文所建,是晚清慈禧太后的干女兒、法務大臣戴鴻慈之女戴佩瓊下嫁蘇丕文的大曾孫蘇伯雨后的居所。
退役軍人們在金樓里先后參觀了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熟、慕堂祠、磚雕大照壁等古建筑,還參觀了金樓里蘇伯韶醫館,蘇伯韶是蘇丕文之孫,廣東第一代華人愛國名醫,抗戰期間屢次冒著危險秘密為抗日廣游二支隊搶救傷員。退役軍人在這里領略了干打壘、蠅殼墻、水磨磚、“鑲耳山墻”等嶺南特色古建筑藝術精華,見識了金碧輝煌的木雕、巧奪天工的金木作、清代名家為這個家族題寫的木石匾額和木雕裝修,學習了愛國名醫為救國的無私奉獻精神,切身感受了家鄉嶺南古建筑的精華和順德官宦儒商的文化底韻及愛國情懷。
重溫紅色歷史,知史勵行擔使命
退役軍人第二站參觀了紅色教育基地碧江振響樓--廣雅中學碧江舊址。振響樓原是碧江的趙氏祠堂,廣雅中學1937年為躲避日軍侵襲戰火,遷到順德碧江以振響樓等一批祠堂為校舍復課辦學。1938年5月,時任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應廣雅中學邀請,在振響樓向全體師生、碧江群眾作救國動員演講,高度贊賞振響樓是“一間制造民族革命戰士的大工廠”,振奮了不甘淪為亡國奴、立志救亡圖存的拳拳赤子心。華南的紅色星火從這里照亮,一名名懷揣赤誠愛國激情的知識學子從這里汲取力量、奔赴抗戰救亡的各條戰線。
1938年9月順德淪陷,廣雅師生被迫再次遷徙,在學校黨支部的領導下,師生們紛紛投身救國,部分師生選擇留下與當地愛國民眾一起參加珠江敵后抗日游擊戰,有的同學奔向延安投身革命,有的同學走上前線參加南路各地武裝起義,不少師生在抗日斗爭中英勇犧牲……隨著講解員的的娓娓道來,退役軍人們重溫了紅色故事,仿佛親歷愛國青年為抗戰救國坐言起行學習軍事知識、野外游擊戰演習、假日外出募捐、深入農村組織民眾軍事訓練的峰火歲月,大家深被廣雅師生救國圖存的赤子之心所感動,愛國愛黨之情油然而生。
通過這次“學史明智強初心擔使命”的愛國主義教育,重溫紅色歷史,汲取奮進力量,進一步增強了北滘鎮退役軍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他們牢記入伍初心、永葆軍人本色、奮力建功新時代。
編輯:張紫雯
來源:北滘鎮退役軍人服務站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