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居民義工雖然不是專業人士,卻很努力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沒有任何采訪經驗,也沒有扎實的寫作功底,卻憑著一腔熱情和執著,決心為順德老人們書寫一本回憶錄。從順德農民到退伍軍人、從下鄉知青到城鎮居民,他們希望將老一輩的故事和精神傳播給更多的人。
今年7月份初,新松社區啟動了編撰《燃燒的歲月》書冊項目,為新松社區的老人們寫一本回憶錄。而與一般的書籍不同的是,這本書所有稿子的采寫、修改都出自于新松社區居民義工。如今,這本書進展如何?昨日(10月13日),順德城市網記者找到這群義工了解情況。
陪老人聊天,卻發現了寶貴“財富”
為何會想到記錄老人們經歷?新松友鄰社工服務站的社工付姑娘告訴記者,在平時探訪老人的過程中,經常會聽老人們聊到很多很有趣且有意義的故事,“后來想著何不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于是就有了這個項目。”
但是出一本談何容易,僅靠幾名義工肯定完成不了。于是,付姑娘開始招募居民義工,“這樣既可以滿足老人們聊天的愿望,又能記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居民們都挺樂意參加的。”就這樣《燃燒的歲月》項目組成立了,雖然整個只有7個人,但還是設置了總編、采寫、編輯等不同的崗位。
“沒有要求固定的格式,但分了采寫類別。”付姑娘介紹到,這本書主要從順德農民、城鎮居民、退伍軍人、新順德人、知青五個方面去講述順德老一輩人的故事。“前期為義工們提供了一些采訪對象和資料,但為了保證故事不重復且有代表性,有時候他們也要去尋找素材。”付姑娘表示,雖然格式沒太多要求,但內容的基本要素都必須保證。
7名師奶齊上陣,記錄老人的故事
這7名義工,都是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采訪經驗寫作能力也不高,而且已經多年不提筆了,但聽聞此事后仍舊選擇積極參與,并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寫作水平不太高,一篇稿子要花很長時間,今天一篇就寫了一天。”義工張海芳是一名全職太太,剛開始聽說要采訪寫稿,內心還是有幾分忐忑的,“后來想想我們這里這么多人才,大家都互相幫助,跟著他們干就可以了。”
在采訪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暢談的老人跑偏題,“我們都會讓老人家說完他們想說的,在接著問自己想問的問題。”張海芳說,雖然這樣很花費時間,但老人們卻很開心,每次見到他們都像見到家人一樣。說到采訪,能說會道的張海芳還比較擅長,但寫稿子真的讓他很頭疼,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經歷,“家里的人還挺支持的,而我自己也從老人身上收獲很多知識。”張海芳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事,要把它做好。
雖然采編們不太專業,但總編卻是一個真正的文字工作者。已經退休的何忠彥阿姨今年60歲了,多年從事文字工作的她知道這項工作很繁重很累,剛開始并沒有多大的意愿,但最后被這群人的熱情打動了。“一篇稿子改下來需要好幾天,為了做好這件事我的頸椎病都犯了。”何阿姨說,有些內容涉及到歷史和政治方面的,還得慢慢查資料。而由于何阿姨來自黑龍江,為了把這件事做好,她借了好多關于順德的書籍閱讀。“這件事很有意義,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了解過去。”
而在付姑娘眼中,這次的編撰書冊也僅僅是一個開始,“希望借此書讓年輕人走進老人,從而讓他們愿意去關心老人,陪伴老人。”付姑娘表示,此書出來以后將在新松社區的學校進行推廣,并在社區內進行簽贈。“若是反響不錯,希望能夠通過更多渠道讓更多人讀到這本書。”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