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的房子見證了逢簡的古韻滄桑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鄭勇亮) 小橋流水人家,綠樹古階泛舟——質樸神韻美在逢簡。以“記憶房子”為主題的在地工作坊活動于10月20日在劉氏大宗祠展開,探究逢簡建筑新知識!
活動中,2013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逢簡外圍展項目的學術顧問、香港建筑師協會(HKIA)成員何凱兒女士與建筑愛好者進行交流。并且以在地工作坊的方式,與攝影創作者探討建筑文化與都市規劃,一同感受逢簡房屋的獨特魅力。
逢簡村始于西漢,歷史悠久,是著名的“桑基魚塘”重要基地之一,是著名的嶺南水鄉。村內文物古跡遍布,有始建于宋代的巨濟橋,有清康熙皇帝賜建的金鰲橋,同時古廟宇、古祠堂、古屋、古樹眾多。
改革開放后,區、鎮、村十分重視水鄉環境和文物的保護工作,多方面籌集資金,重建了有200年歷史的勝休閹(現為覺妙靜院),修復了距今600余年的劉氏大宗祠、金鰲橋,完成了明遠橋的修繕和樣板段的改造,全面疏浚了轄區內的主干河涌。
2002年,曾為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江蘇周莊做規劃的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前來考察,認為逢簡極具開發價值。2005年,佛山市“十一五”規劃把逢簡納入全市重點旅游資源項目,并成為順德新十景之一。
而何凱兒則稱逢簡“是一個存在的烏托邦”,這里的古建筑群深深吸引了她,在她看來,逢簡能評上“中國最美村鎮”,除了其本身具有的客觀條件外,人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她表示,有心人懂得珍惜保護逢簡的古建筑,并結合當地民俗文化,打造水鄉一體化景點,做好推廣工作,這一切令逢簡水鄉聞名遐邇。
在談到逢簡如何才能再提高一個層次,水鄉文化如何才能夠更好地得到傳承發展時,何凱兒強調:“逢簡需要做好保育工作,在改造的過程中要讓她能回歸原樣。”
事實上,保育既是一項長遠的工作,也是迫在眉睫的緊要工作,現在逢簡一些新舊不一的建筑已經影響了水鄉的美感,必須充分搜集文獻資料,保護和復原古建筑和文物的原貌。由于時代發展,逢簡無法阻止景區商業化的滲入,如何將商業化元素合理地安排在景區的外圍,避免商業化的介入破壞了逢簡水鄉的美感?這是杏壇政府要思考的課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