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11月,順德區被確定為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21個試點縣(市、區)之一。順德區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程中,以服務群眾為核心,以志愿服務為抓手,積極開展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實踐活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以系列報道的形式,走到現場,傾聽心聲,真切感受群眾的獲得感,真實記錄順德文明實踐的足跡和成果。
8月17日上午,《墨海微瀾——伍嘉陵從藝70年作品展》在順德區博物館揭幕展出,區內外眾多政府領導、書畫名家高徒群賢畢至,書畫藝術機構、社會團隊云集,92歲高齡的伍嘉陵先生親臨現場向來賓致謝,向順德區博物館捐贈了《黃蕭養造像之一》、《王晦聞造像》、《香飄北國》、《池邊魚嬉》四件作品,并立下要創作一幅百魚圖的目標。現場來賓為伍老先生的仁愛之心和創作精神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眾多領導嘉賓、書畫名家一起展覽揭幕。(左數第八位為伍嘉陵先生)
在現場的來賓中,除了著名畫家陳永鏘、郭子良,書法家紀光明、連登等文藝界大咖出席以外,眾多勒流本地的鄉親和學生也來到現場助陣。來自勒流街道東風村三圣宮理事會會長76歲的伍譜潤說,他本人、他兒子還有他的孫子都是伍嘉陵先生的學生,“伍嘉陵先生為人平易近人、謙虛,傳授書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曾和伍嘉陵做過鄰居、現任澳門順德勒流文化協會副會長、58歲的梁志泉說,小的時候,一放學就到伍嘉陵先生的家里看畫,高雅的畫作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的,我發現自己愛上了畫畫。”
揭幕式現場群賢畢至、高朋滿座。
伍嘉陵先生是順德勒流人,在其70年的從藝生涯中,既能桃李花開滿園,也為順德書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伍嘉陵已是當時順德縣的5個業余國畫骨干之一,同時是順德畫會(順德美術家協會的前身)和順德書法家協會的倡建人之一。1980年,由他倡議籌組的全國第一個農村業余書法組織——“勒流書法研究會”成立,成為了全國第一個進京辦展的農村業余書畫組織,并受到當時全國書協在全代會上的推介,引起了全國的廣泛關注,由此樹立了“勒流翰墨”這一亮麗的文化品牌。如今,“勒流翰墨”余韻盎然,伍老先生的藝術精神延綿流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順德人。
“伍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之一,我在1984年開始跟他學了近5年的書法,對我的影響很深。”著名音樂人、作詞人梁天山說,伍嘉陵先生在藝術上的求真精神和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是自己從中學到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何鴻佳在開幕式致辭時也向順德人民、文藝工作者呼吁向伍嘉陵先生學習“孜孜不倦,攀登藝術高峰”、“謙虛謹慎,向身邊的人學習”、“誨人不倦,培養文藝界青年英才”三種精神。
展廳里人頭攢動。
本次展覽的作品集中擺放在順德區博物館二樓書畫展廳里。展廳里,人頭攢動,伍老先生的作品“人氣”爆棚。這里擺放著伍嘉陵先生70年來的60多件詩、書、畫、印的代表作以及積累多年的手稿、信函、照片、書籍等資料,其中的工筆鯪魚和寫意鳙魚吸引了眾人的注目。伍嘉陵是中國將寫意鳙魚入畫的第一人,其工筆鯪魚也深得其師盧傳遠三昧而又能出新,每條鯪魚都畫得精到傳神,更為難得的是,這兩種類型均是在70歲高齡后探索出來的,這種為藝術而筆耕不綴、永攀高峰的精神為各界人士稱贊。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陳永鏘,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何鴻佳,順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黃宇恒,勒流街道黨工委委員江霞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李積麟)
相關報道: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